“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虎啸时风生谷口,狼啼时月坠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这是《水浒传》开篇第一回里所描述的一段景色,它并非施耐庵梦中的仙境,恰恰就在我们生活当中。这就是名闻天下的道教圣地——龙虎山。
在这里,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千古未解的崖墓奇观和绝世无双的生殖崇拜景观,构成了龙虎山风景旅游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四绝”。 这一切无不让游人感受到道教奇特而神秘的力量。
从唐会昌至五代末,在龙虎山嗣教的张陵子孙为二十代张谌,二十一代张秉一,二十二代张善,二十三代张季文。他们皆无重要事迹可述。此期所建宫观,即上述之真仙观、张天师庙,和另一座三清观。入宋以后,张陵后嗣渐受朝廷重视,龙虎山道教随之兴盛。
元代是龙虎山道教的鼎盛时期。此期嗣教的张陵后嗣为三十六代至四十一代,其名依次为张宗演、张与棣、张与材、张嗣成、张嗣德、张正言。从张宗演起,代代被元室封为天师、真人,主领江南道教。至三十八代张与材时,更封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位居诸符箓派之首。龙虎山因此也成为此后诸符箓派众山之首。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乃独秀江南的秀水灵山。此地群峰绵延数十里,为象山(应天山)一支脉西行所致。传喻九十九条龙在此集结,山状若龙盘,似虎踞,龙虎争雄,势不相让;上清溪自东远途飘入,依山缓行,绕山转峰,似小憩,似恋景,过滩呈白,遇潭现绿,或轻声雅语,或静心沉思。九十九峰二十四岩,尽取水之至柔,绕山转峰之溪水,遍纳九十九龙之阳刚,山丹水绿,灵性十足。不久,灵山秀水被神灵相中,即差两仙鹤导引张道陵携弟子出入于山,炼丹修道。山神知觉,龙虎现身,取代云锦。自后,龙虎山碧水丹山秀其外,道教文化美其中,位居道教名山之首,被誉为道教第一仙境。
上清宫是历代天师阐教演法、授录传度和历代高道修身养性之所,素有“道教总会”、“神仙所都”、“百神受职之所”的美誉,座落于上清镇东首九龙聚会的风水宝地之中,溪山环供、仙灵都会。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中的108将就诞生于此,且由此演绎的故事,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现在的上清宫巍峨壮观,庄严肃穆。整个建筑规模宏大,是中国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两千年前的张道陵,一定也是看中了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仙境,才在此驻足三年结庐炼丹,从此奠定龙虎山道教祖庭的地位。“一条涧水琉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这诗句完美地概括了龙虎山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