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江山多娇 >

【湖北武当山】仙山出武当,道教惊天下(九):道教圣山

2009-07-01 16:20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武当山,当人们一提到道教,首相就会想起这个名字。这里不仅仅是世界遗产,更是修道者的精神家园。

清明时节是武当茶场最忙碌的季节之一。

相传,古代的道人们直接含嚼茶树鲜叶,汲取茶汁,在咀嚼中感受到茶叶的芬芳、清心明目。久而久之,渐渐形成了沸水沏茶品饮的习俗。《道藏》中说“茶味似道意”。武当道茶,因地处武当太和山,亦名太和茶。道人饮此茶,可品味人生,参破“苦谛”。心境遂平和气舒,达到人生至境,谓之“太和”。

武当山原来的山名叫太和山,太和就是能升华万物,阴阳二气和合,然后产生和气,和气才能产生万物,万物都生于太和之气。

以“太和”为山名,带有浓厚的道家色彩,也表达了古人美好的愿望——天与地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以及自我的和谐。

秦岭阻挡了北方的沙尘暴南下,又阻挡了南方的酸雨北上,可以说这个地方包括神农架这一块构成了中国的一个肺,所以武当山夏季无酷暑,冬季无严寒,四季无大风,非常好的一块地方,是一个和谐之地。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使得武当茶自明以来即作为贡品被信奉道教的皇帝享用。清朝时,皇室不再负担武当山的供养。宫观香火断续,道众四散。这倒成全了民间的百姓,寻常人家也得以品尝到来自仙山的茶香。

失去了皇室的恩宠,武当的春天回归自然,万物屏息以待。

公元1673年,武当山的道人们听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消息。康熙皇帝将要派御前侍卫来祭拜武当山主神玄天上帝。这是明朝灭亡后,三十载春秋,武当山与清皇室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武当山是明朝皇帝修的一个道教圣地,明朝皇帝非常重视,清朝皇帝取得政权以后,对武当山不太好处理,不能特别重视武当山,因为这是明朝皇帝的家庙。另一方面又不能不重视,必须对道教给予一定的关注。

玄武神是明朝的护国家神,明朝的历代皇帝都对他供奉有加,这使得清王室一统江山后对武当山敬而远之。另一方面,玄武神在不断的演变中成为了掌管皇帝寿命的神,这也让清朝皇帝对武当不敢鲁莽处之。《清实录》中记载,故宫钦安殿内供奉着玄武神。每年皇帝寿辰的时候,清皇室都会在殿内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康熙12年,8岁登基的爱新觉罗.玄烨已整整20岁。在后来的史料中,人们这样描绘这位少年天子。他资兼文武,智勇双全,善于沉稳老练的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

去往武当山最高峰的途中至今留存着一块石碑。碑文记录了康熙十二年,玄烨派御前侍卫前来为皇太后祈寿。这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康熙要特意来武当祈寿呢?

康熙12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因为康熙皇帝的地位已经相当稳固,但是位于南方,当时平南王吴山桂正在策划谋反,朝廷侍卫舍虎利和吴当到武当山祭祀玄天上帝,这实际上不单纯是一件祭神的活动。

这一年,康熙想要完成一件他的父皇想做却迫于现实无法实施的事情。那就是将割据广东、云南、福建三位藩王的权利收回,史称“削藩”。

历史又一次上演着权力角逐的乾坤大挪移。让少年天子倍感棘手的是云南王吴三桂。吴三桂康熙八年到十年,在云南昆明东边的鸡鸣山上铸造了一个铜殿,模仿武当山金殿铸造的,供奉的也是玄天上帝,所以当吴三桂供奉玄天上帝修金殿的时候,皇帝觉得这件事不能等闲视之。

自明朝永乐皇帝大修武当以来,武当最高峰顶的金殿就是皇权与神权的象征。以紫金城为界,朝山的香客们只能在南天门外遥拜玄武神。大顶之上的金殿是皇帝才能享用的祭祀场所。

如今,一个藩王居然私自在云南修建了同等规制的金殿。这件事情,让康熙皇帝大为震怒。一个欲罢不能、欲说还休的念头折磨着康熙,似乎有意让漫漫长夜来考验这位年轻君主的耐心。

今天,大顶之上的金殿是慕名而来的游客们最重要的一站。在导游的带领下,游客们摩挲着环绕金殿的栏杆,他们相信这样会给自己带来好运。络绎不绝的香客们把铜栏杆摩梭得光亮如新。

这些护栏来历非凡。那是400年前的明万历年间,云南的道教信士们带着各家各户捐赠的148根护栏,从横断山脉一路翻山越岭,历经3000多里路程来到武当,在朝圣时敬献给玄武神的。

这一切足以说明在云南王的领地,玄武信仰久已深入民心。吴三桂坐拥雄兵,此时修金殿又是何居心?一瞬间,康熙联想到了明永乐皇帝朱棣。他与吴三桂同为藩王出身,同修金殿。某非,云南王也有称帝之心?

细细思量后,康熙在侍卫完成祭祀之后,让他们执行了一件秘密的任务——带一幅武当全景图回宫。

带一个武当山的全景图,实际上也是让朝廷了解武当山地区军事的险要,地形的复杂,当然还有朝廷对武当山的景观非常的仰慕,也是让朝廷进一步了解武当山的道教建筑和山川景观。

果然,第二年,吴三桂叛乱,他的心腹在武当山起兵呼应。因为有了充足的准备,清兵在武当山完胜叛军。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