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广陵琴派的琴艺境界:身、律、心的统一

2009-04-14 16:2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中国的古琴文化勃兴于唐朝,迄至清初,琴派林立,百家争鸣。

礼乐文明是酝酿华夏民族五千年历史的温床与根基。而“乐先礼生”,从本质上说明了“乐”作为一种贯通各种艺术本体的精神命脉,开混沌为朗澈,泄天光于困境。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注重“四艺”——琴、棋、书、画,并将对“乐”的崇尚集中体现在对“琴”的爱好中。中国的琴文化源远流长,内涵博大精深。“丝竹之音推琴为首”,位列“四艺”之首的“琴”,不仅作为一种愉悦身心的工具,更因为它善于把握现实人生中的情感体验,融铸自身的领悟感受,体现出一种内在的文化意韵。琴者,情也,感其情,发其声,传情达志,借情言性,在雪泥鸿爪、吉光片语中陶冶审美感受,不断激活和挖掘个体的情感。因为这样,琴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才显现出充盈的生命与活力,如汩汩清泉,流淌不息。

中国的古琴文化勃兴于唐朝,迄至清初,琴派林立,百家争鸣。清朝康熙年间,古琴一代宗师徐常遇先生在扬州创立广陵琴派,以演琴风格融汇南北,兼济刚柔,善用偏锋,醇古淡泊,赢得了世人的喜爱。其二子犹工于演琴,并称为“江南二徐”,“拥弦角艺,四座倾倒”,康熙皇帝曾两次在“畅春院”召见,意兴未艾。徐氏父子所著《澄鉴堂琴谱》是广陵派最早的琴谱,与后世徐祺之《五知斋琴谱》、秦维翰之《蕉庵琴谱》、吴仕柏之《自远堂琴谱》和僧云闲之《枯木禅琴谱》合称广陵琴派五大琴谱。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