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苏轼书法思想的重要影响(2)

2011-02-24 10:24
来源:炎黄中国 作者:李放
大抵苏氏诸子,源同派异,种种皆有过人处。少游自以书名,行笔有秀气;无咎骏骏,欲度骅骝,要亦不凡;春达特立不群,遂能名家。 苏轼门人中在当时颇


  大抵苏氏诸子,源同派异,种种皆有过人处。……少游自以书名,行笔有秀气;无咎骏骏,欲度骅骝,要亦不凡;春达特立不群,遂能名家。


  苏轼门人中在当时颇有书名者不胜枚举,不只李之仪提到秦观(1049一1100)等人的书法在当时颇有名声,包括李之仪本人在书法上的造诣也是很深的,今存有《别纸帖》,笔意与苏轼也大略近似。宋代的“尚意”书风以苏、黄、米为代表,苏门士人也多在书法上有较高的造诣,这一情况当然足以说明苏轼对宋代书坛的巨大影响。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宋代的“尚意”书家虽然都秉承了苏轼关于书法的主要思想和基本观点,但是,苏门文人,除王巩、赵令畴等部分人外,他们的书法亦各有特色,并非都是亦步亦趋的学习苏轼的书迹。诚如元代赵孟頫(1254一1322)在《论宋十一家书》中所说:


  东坡书,如老熊当道,百兽畏伏。黄门书视伯氏,不无小愧邪?


  秦少游书,如水边游女,顾影自媚。


  黄太史书,如高人胜士,望之令人敬叹。


  米老书,如游龙跃渊,骏马得御,矫然拔秀,诚不可攀也。


  接受了苏轼影响的人,书法亦各有特色,自成一家。这对我们考察苏轼书法思想的影响很重要,因为它恰恰充分地说明了苏轼宋代书法发展的巨大影响,不但表现为其书迹为人争相效仿,更表现为其书法思想本身具有巨大的号召力。这种巨大的号召力当然不局限于对苏门文人的直接影响,同时也对整个社会具有非同寻常的广泛的影响力。


  与其他的书法家或书法理论家相比,苏轼对书法发展的影响是具有独特性的。苏轼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位令人敬佩、仰慕的人物,他在整个宋代都是最有魅力的。上至皇帝太后,朝廷大员,下至骚人墨客,歌儿舞女,田夫野老,无不对之倾倒。甚至连他的政敌王安石也赞叹道:“不知更有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因此,苏轼书法思想对书法发展的影响与其为人是联系在一起的,带有明显的综合性特征。苏轼的得意门生秦观在《答傅彬老简》中说:


  苏氏之道,最深于性命自得之际。其次则器足以任重,识足以致远。至于议论文章,乃其与世周旋至粗者也。


  秦观的这段话把苏轼的为人之道概括为性命、器识、文章三个层面。所谓“性命自得”就是《易》所说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意思是能够深刻领悟“道”,并自觉按“道”来行事。“性命之学”也就是“道学”,即现在说的哲学。秦观的这段话意在强调苏轼的政事、文学及人生的全部活动基础于对“道”深刻领悟,有他自己的哲学。宋代士人崇尚“道学”,以“道”作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从政则“以道事君”,为文则“以文载道”。在秦观看来,苏轼首先是思想家,其次是政治家,再次才是文学家。至于苏轼对书法思想认识当然也表现了苏轼的为人之“道”。在“宋四家”中,米芾大约是把自己的书法看得最重的人,而且他与苏轼的交往也主要在书法方面。那么,他从苏轼身上学到的仅仅是书法吗?显然不是。米芾在他所作的《苏东坡挽词五首》其三中称: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