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苏轼书法思想的重要影响(7)

2011-02-24 10:24
来源:炎黄中国 作者:李放
东坡先生数书稽(康)叔夜《养生论》,忧患之余,有意于道,言如此。它日又曰:长生未能学,且学长不死?洪觉范妙喜禅师谓其多生般若种子深固,又进于


  东坡先生数书稽(康)叔夜《养生论》,忧患之余,有意于道,言如此。它日又曰:“长生未能学,且学长不死?”洪觉范妙喜禅师谓其“多生般若种子深固,又进于所谓养生者,要以忠孝文章节义如公,升天成佛俱是探囊取物。”其八识田中,自具两家种子,循业发现,不学而能也。因书此论及之。


  苏轼在《虔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中曾说过:“以无所得故而得”,上至如来圣人,下至百工贱技,“未有不同者也”。“以是为技,则技疑神,以是为道,则道疑圣。古之人与人皆学,而独至于是,其必有道矣。”不是以一种急功近利的态度为学书法而学书法,而是在心性道德、学养、眼力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在持续不断的书法实践中,在不停吸地收前人的书写经验的同时,探索适合表现自己性情的书体形式,这正是苏轼要告诉人们的,也正是董其昌从苏轼那里得到的最基本的东西。他深有感触地说:


  “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东坡先生语也。宜其名高一世!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还反复强调苏轼的人格精神在书法中的重要性。比如他说:


  “独立不惧,惟司马君实与吾兄弟耳”,东坡之不容于荆公也。“昔之君子惟舒是师,今之君子惟温是随,吾不能随耳”,东坡之不容于温公也。具此两截,成一完人。兵再鼓而气不衰,金百炼而色益莹,盖东坡笔错之利,自竺典中来,襟宇之超得了!


  东坡在海外,至不容傲,僧寮以居,而与子过,自缚屋三间,仅庇眠食,尝行吟草田间,有老抠向之曰:“内翰一场富贵却都消也?”东坡然其言。


  海外归至阳羡,买宅又以还券不果,盖终其世无一椽。视今之士大夫何如邪?乐志论固,隐沦语然,开口便云良田广宅,去东坡远矣!


  东坡先生居黄,自谓多难畏事,时犹禁其诗耳,后复并其书禁之,故宣和进御书画,凡有苏、黄题跋者,皆割去。靖康之变,御府所藏尽为金人荤之而北。而先生墨迹流落人间者,居然独完,谁谓善类竟可磨灭耶!


  由此可见,苏轼书法思想的影响也是综合性的、多方面的。


  元代的赵孟頫、晚明的董其昌,都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卓有成就的书法大家,他们的书法不但是元、明两代书法发展水平的高标,而且对清代书法的影响极大。学董、学赵之风盛行于清代前期书坛,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清代中后期“碑学”书法的兴起。因此,苏轼书法思想对清代书法的影响也是可想而知的。


  (责任编辑:妙云仁波切)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