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曲艺 >

京东大鼓:采用京东方音说唱表演的曲艺鼓书暨鼓曲

2009-04-12 17:4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京东大鼓 20 世纪 30 年代初期形成于天津。 它是刘文斌等艺人在以宝坻区县方音演唱平谷调的基础上,吸收河北民歌《妓女告状》及落腔调的旋律而形成的,它曾名乐亭

京东大鼓20世纪30年代初期形成于天津。 它是刘文斌等艺人在以宝坻区县方音演唱平谷调的基础上,吸收河北民歌《妓女告状》及落腔调的旋律而形成的,它曾名乐亭大鼓。

京东大鼓的演唱形式与铁片大鼓、单琴大鼓基本相同。过去,在撂地说书阶段,曾有一种自弹自唱的演唱形式,演员坐抱三弦,边弹边唱,其右脚踩一鼓楗击鼓(以矮鼓架支撑,置于地上),左腿上绑一“节子板”(五块板儿),以司节奏。颇能招揽观众。

京东大鼓唱词的基本格式为七字句(二、二、三),但句首常加三字头,句中也常嵌字、词及短语,句尾常加“哪”、“啊”等虚字。其短篇唱段多由八落或十落组成,一般为数十句唱词。

京东大鼓形成初期,主要在小型曲艺演出场所演唱,曲目以大书为主。20世纪30年代初,刘文斌在天津商业电台播演《刘公案》,极受广大群众欢迎。京东大鼓的影响也因之日趋扩大,逐渐传播到北京、唐山等地。

京东大鼓是一种采用京东方音说唱表演的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表演形式为一人击鼓站唱,另有人分持三弦、扬琴等乐器伴奏。约形成于清代中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有过不同的称谓,如京东怯大鼓、乐亭调、平谷调大鼓、平谷调、乐亭调大鼓、四平调大鼓、乐亭大鼓(与形成并流行于河北乐亭县的乐亭大鼓名同实异)、铁片大鼓、铁板大鼓、承德地方大鼓等。京东大鼓源于京东河北的三河、香河与天津的宝坻地区,流行于河北廊坊、承德、保定、唐山、北京怀柔和天津宝坻一带。它20世纪初流入天津时在小型曲艺演出场所演出,主要说唱长篇大书。30年代初天津宝坻人刘文斌在天津商业电台播演《刘公案》,极受广大群众喜欢,京东大鼓的影响由此日趋扩大,后逐渐传到北京、唐山等地。

京东大鼓的前奏,起初比较简单。后来有所发展,建国后发展尤大,曲调丰富多了,色彩也更鲜明了,并且有离调的倾向。

1949年以前,京东大鼓的著名艺人很多,有邓殿奎、于七、王宪章、刘俊海、傅士亭、张士诚、石金荣、王佩臣、魏西庚、刘文斌、齐文周等。传统曲目和书目非常丰富,包括短篇鼓曲《王婆骂鸡》、《耗子告猫》、《杨八姐游春》、《湘子上寿》、《鞭打芦花》、《小姑贤》,中篇鼓书《响马传》、《包公出世》、《王定保借当》、《葛红霞扫北》、《刘公案》,长篇鼓书《大八义》、《小八义》、《杨家将》、《呼家将》、《双合记》、《反唐》等。1933年,香河艺人于景元在天津仁昌电台演播《石兰传》时,称之为“京东大鼓”,“京东大鼓”之名就此通行起来。

1949年以后,京东大鼓的演出以天津宝坻的业余演员董湘昆最为著名。他在保留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将原来的使用京东各地方音表演改为采用普通话说唱,并进一步加工和规范唱腔,不断创作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曲目,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在董湘昆等人的不懈努力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京东大鼓的发展走向高峰,其曲种的影响也遍及北方各地。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传人减少,演出不多,京东大鼓的发展出现了空前危机,急需扶持和保护。

20065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辑:猪猪)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