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曲艺 >

东北小品塑造形象应该不失当代立场和时代气息

2009-04-18 11:2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郭 岩
东北喜剧小品近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愈演愈火;东北农村影视剧能够赢得亿万观众,甚至在当下能够产生东北文化热,都是与东北喜剧小品冲锋陷阵,立下头功分不开的。

东北喜剧小品近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愈演愈火;东北农村影视剧能够赢得亿万观众,甚至在当下能够产生东北文化热,都是与东北喜剧小品冲锋陷阵,立下头功分不开的。毋庸讳言,东北喜剧小品在弘扬东北地域文化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在东北喜剧小品幽默诙谐的背后,却潜藏着东北文化的某些负效应。

品味东北喜剧小品,似乎给人一个极为鲜明的印象就是东北人真能“忽悠”。人们在喜爱东北喜剧小品带来的鲜活形象和酣畅表达的同时,如果理性一点去分析判断,就会发现其中带有对弱势者的嘲弄,形成了一种对“忽悠”、强取豪夺等不自觉的肯定,如白云与黑土在《策划》中模仿患脑血栓的邻居“吴老二”,就是一种对弱者的嘲弄;而小品《卖拐》系列中的“赵大忽悠”,尽显一个刁钻恶毒的城市游民本色,显示着不择手段的恶意的强悍。他利用人们对习惯思维的迷信,来惩罚、捉弄那些愚昧、盲从的人们,从中捞取好处。其实这样的人和事不独东北,不独中国才有,但相比较而言,东北更扎眼。20年前东北地区突然兴起的“君子兰”热,搞得一盆花能够达到天价,显示“忽悠”成了东北人的一种潜在的心理结构,一种集体无意识,它影响着东北人的价值取向、人格动机和行为模式。《卖拐》和《卖车》等小品都会让人自然而然地将以上事件联想起来。这是东北文化现代化和市场化进程中的一个隐疾和一块顽症。所以东北喜剧小品有必要深入反思自己的负面作用,在东北热中进行冷思考。

小品《说事儿》

东北喜剧小品中的“东北人”形象也在直觉上给人老土、没文化、落后的感觉和认知。东北人历来以豪迈爽朗著称,但东北文化不是一成不变止步不前的。过去的大碗酒、大碗菜、大红大绿、大嗓门、大悲大喜等地域文化特点,如今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咣咣地”、“扒瞎”、“忽悠”等极具东北方言特色的小品人物语言,虽然在各地流行用语、电视广告和短信文学甚至电视主持人用语中习见,可是从《卖拐》中的大忽悠媳妇,到《心病》中的夫妻形象,都是土气十足,从语言到行为都显得特别“没文化”。如《相亲》里的徐老蔫、《牛大叔提干》中的牛大叔、《卖拐》以及续集《卖车》中的“赵大忽悠”,身着旧式中山装,甚至中山装上会插一支钢笔,穿着上明显停留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弯腰弓背歪脖子斜楞眼,走路一走一忽悠,动作过于夸张。《心病》中赵大宝还说出了“娘们”等词,说话声音尖厉、高亢,说话过于土,语气过于愚笨,影响了一部分观众的心理接受。这些人物染上了丑角化色彩,都是以夸张、变形、滑稽的方式模拟出来的,《昨天·今天·明天》《说事儿》《策划》《奥运火炬手》中的黑土、白云的外观形象,几年下来,完全看不出进步,其中只有《说事儿》中的白云形象稍有变化。这种超级农民化,缺乏当代农民的特点的形象,尽管能产生一些笑声,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幽默,也使东北喜剧小品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审丑现象。这种审丑,是对落后、愚昧的东西持肯定态度的张扬,有悖于时代的审美要求。

东北喜剧小品还给人“粗”的感觉。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看,东北人是有理由也有条件粗的,因为地域辽阔和生存容易。但东北喜剧小品会让人误以为东北文化就是粗犷、粗鄙、粗糙、粗放和粗俗。东北喜剧小品的“俗”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一味地在“俗”上追求粗,就需要加以注意了。在小品《拜年》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虾蟆杵子去南极,根本找不着北。脑血栓练下岔,根本劈不开腿。大马猴穿皮袍,根本就找不着美,你让潘长江去吻郑海霞,根本就够不着嘴。”显得过于粗俗。对东北喜剧小品来说,娱乐性不仅是手段,而且是目的;不仅是通向目标之桥,而且是安身立命之本。如果认为只要能让观众发出笑声,不管是什么样的笑声,都是成功的话,低级庸俗就会乘虚而入,其结果会导致,观众在发出笑声的同时,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对东北文化的负面认识。

小品《火炬手》

东北小品注重笑料的开掘,主要靠语言的幽默和表演的夸张来征服观众。但从滑稽的角度看东北人,已成为某些追求时尚的人们的一种放松方式。由于东北喜剧小品的火爆,使许多南方人一看到东北人就要发笑,把东北人的一举一动都当成笑料,而且东北方言也成了一种调侃,这不能不说是东北文化的悲哀。因此说东北喜剧小品不能都是令人捧腹大笑的喜剧情节,也不能单纯地塑造观念落后、行为可笑的农民形象。在知识经济时代,在新农村建设中,东北面貌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也在讲究科技致富,追求现代时尚与审美趣味。东北喜剧小品领军人物赵本山有一个重要的人生信条:“人到了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根本。”这“根本”就是东北劳动人民的本色,但本色不是丑化,我们要求东北喜剧小品在营造喜剧氛围的同时,更要具有当代人的思想,塑造积极健康的美好形象,表现当代东北新农村的新面貌,不能丧失了当代立场和时代气息,更不能只为博得观众一笑,失去应有的艺术水准。

东北喜剧小品能够为观众提供一种寄情于中的休闲娱乐形式,为人们带来心情的放松和感观的享受。东北地域文化正是通过东北喜剧小品的演出,才形成的一股强劲“东北风”而席卷中国大地的,这是对东北地域文化的一种弘扬,是东北地域的情义民风的全面展示。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东北喜剧小品要想再提高层次,确实需要一种文化上的自觉,从强大的本土文化进行深入的发掘,发掘东北地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一面,才能消除东北文化在传播和传承上的负面效应,从而体现其正面文化价值。

东北喜剧小品在营造喜剧氛围的同时,更要具有当代人的思想,塑造积极健康的美好形象,表现当代东北新农村的新面貌,不能丧失了当代立场和时代气息,更不能只为博得观众一笑,失去应有的艺术水准。

(责任编辑:猪猪)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