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曲艺 >

锦歌、歌仔戏和芗剧:锦歌袅袅 乡音绕梁(二)(2)

2009-07-30 15:5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夏荷
史料表明,“弦歌”“以琴瑟伴奏而歌”这种弹唱形式,自宋以来已在漳州府一带流传。锦歌的走上顶峰之后,于民国末期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共和国

史料表明,“弦歌”“以琴瑟伴奏而歌”这种弹唱形式,自宋以来已在漳州府一带流传。锦歌的走上顶峰之后,于民国末期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共和国初期至1966年以前,锦歌艺术的新生和发展。

共和国初期至1966年,“漳州市龙眼营锦歌研究社”、“漳州新桥锦歌社”、“漳州东岳锦歌社”、“漳州天宝山美锦歌社”、“漳州霞薰锦歌社”、“霞东均社”、“漳州市南乐研究社”、“漳州市曲艺团”等锦歌坊以及相关团体,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

值得一提的是1977年至1979年成立的“华安实验小学少儿锦歌培训班”。“1969年,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漳州龙眼营锦歌社的廿名男女艺员,均在名单之列。为了保全这支仅存的锦歌演唱队伍,经石扬泉老先生不辞苦幸,多方奔走,最后得到华安县各级领导的支持,集体插队在新圩生产队,过着集体生活。白天劳动,晚上排练节目。”“以这批艺员为核心,在华安县实验小学举办锦歌培训班,有七、八个小学员达到能自弹自唱的水平,为锦歌在华安县的传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漳州文化出版局·漳州曲艺集成》)

当年华安锦歌培训班的小学员,今在何方?从事何业?你们能否像当年的锦歌老师那样执着,为锦歌的传承与发展做出新贡献呢?

漳州曲艺名榜上,金光闪闪、流芳百世的代表人物有:李答余、黄子笠、王棕蓑、林廷、蔡鸥、赖跃山、陈允在、张上下、高般若、颜荣谐、邵江海、石扬泉、卢菊、沈人民、陈亚秋、黄柔、黄武英、陈老尚、云漳师、郑潘水、王清吉、陈丽水、吴炳南、卢来发、陈郑萱、蔡徐明、陈允、黄文学、郑元成、朱胜金、李丽、张伟明、李家伙、黄亚狮、沈丽水、叶腾凤、李文辉、白水仙、苏朝润、刘惠玲、王素华、江松明等。

作为民间的曲艺形式,随着日新月异的信息发展,锦歌和芗剧的生存遭遇了最严峻的时代挑战。

一方面,“四柱八字线上排盘系统”登录虚拟世界,为信奉命理的闽南人提供了便捷的占卜平台和详尽的八卦解说,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福利的进步,昔日依赖月琴和锦歌为人占卜生存的盲者,自然退出了街头文化舞台。

再者,现代多元文化艺术形式的繁荣与发展,将锦歌艺术推到了边缘地带,抢救锦歌和芗剧成了官方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但仅仅依靠官方文化运作,锦歌和芗剧能否重新弥漫漳州街头小巷?当代漳州人能否重建锦歌袅袅的“百里弦歌”呢?

锦歌和芗剧的希望是不会破灭的。九龙江支流九十九湾之石码罗锦桥口上,那颗大老榕树下,鸟声时不时招引来一些业余歌者,大抵是五十岁以上的农民,有的吹箫笛,有的弹月琴,有的拉壳子弦,男女歌者手握麦克风,尽兴演唱芗剧片段,观者大多是上了年纪的农夫和老妪,煞是热闹,好看和好听。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