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爱我中华 > 历史丰碑 >

抗日战争(二):团结起来,筑起血肉长城(2)

2009-08-04 14:16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国民党政府那个时候,还采取一种对日不抵抗,对内进行反共这样一种政策,准备拱手让出华北。我们北平的各大学,像清华、燕京、北大这些大学都已经

国民党政府那个时候,还采取一种“对日不抵抗,对内进行反共”这样一种政策,准备拱手让出华北。我们北平的各大学,像清华、燕京、北大这些大学都已经奉命南迁,要搬到南边去了。正像我们清华学生救国委员会发表的一份《告民众书》,说的是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所以我们已经没法安心读书了。那时候我们都悲愤极了,怎么办?那个时候我们就看到了在同学手中秘密传递的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救国告民众书,也就是有名的《八一宣言》。《宣言》指出来,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了,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所以号召全体人民起来,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那么这个等于是给我们一个指路明灯,所以我们就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就起来行动了。

1935年,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后发表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它是当时的一盏指路明灯。它提出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基本形成。

此时的中共中央和红军,正在漫漫的长征途中。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后来在《西行漫记》一书中这样写道: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总共有15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368天,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剩下来的100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56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5000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每走114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近24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要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斯诺在去陕北之前,作为《伦敦每日先驱报》驻远东的记者,亲眼目睹了“一二·九”运动的爆发。并且为我们留下了这段珍贵的影像。也就在这时候,他见到了被抓到警察所里的清华女学生陆璀。

那斯诺就问了,你们为什么要上街?你们是手无寸铁的学生,你们认为你们能达到目的吗?那我当然就跟他讲,我们不愿意做亡国奴,我们相信人民大众,只要把人民大众唤醒了,那我们中国就不会灭亡。

这次采访使斯诺完成了一篇独家报道——《中国的贞德被捕了》。1936年9月,陆璀被全国学联派往日内瓦出席首届世界青年大会,把中国学生的抗战呼声带到了世界讲坛。此后,她一直活跃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舞台上。

1935年12月的南京,寒风凛冽,阴雨连绵。26日中午时分,时任国民新编第一军中将总参议的续范亭独自来到中山陵前,他的穿着十分隆重:一件干净的蓝色细布棉袍,外面罩着黑色的呢大衣,头戴礼帽,手里拿着一根崭新的手杖,如同会见贵宾一样。

据当时的记载,他先在那背诵总理遗嘱,然后哭了很长时间,最后用匕首来刺自己的腹部,但是那个匕首不够锋利,结果没有刺到要害。后来看守中山陵的警察,把他找到救出来,救出来就进了中央医院。

人们还发现了续范亭亲笔写下的《敦促抗日绝命书》:“革命三十载,半生颇自爱。……慨乎国已不国,……忧愤交并,拔剑穿胸。……愿同胞精诚团结,奋起杀敌。”

续范亭是一个月前特地从兰州赶到南京的。他想在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劝谏国民党要员,陈述抗日之志,然而他绝望了,于是他决心用鲜血向政府表白,并唤醒更多的同胞。

1935年底,面对华北危亡和国内抗日形势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议正式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策略,决定团结全民族一切抗日力量和一切可能的反日同盟者。随后,为实现西北地区抗日力量的联合,中共中央派人与新疆、陕北、甘肃、宁夏的上层实力派人络,呼吁他们物联与红军合作,共赴国难。

薄一波,山西人,1925年在太原山西国民师范读书时加入共产党。1931年他在北平被捕,此时被关押在草岚子监狱里。正在中共准备营救薄一波出狱之时,一位来自山西的神秘使者也找到了薄一波。这个人带来了山西头面人物阎锡山的一封信,邀请薄一波回山西“共策保晋大业”。

阎锡山自从辛亥革命之后开始控制山西,奉行所谓“保境安民”的策略。1935年日军进入绥东,阎锡山提出“守土抗战”的口号。但是,他觉得只靠自己的力量抗日没有把握,对蒋介石又有戒心,于是想到共产党,希望借助共产党的力量发动群众,抵抗日本侵略。阎锡山喜欢任用亲戚和老乡,薄一波成为最合适的人选。

但是薄一波拒绝了阎锡山的邀请,并向共产党北方局代表刘少奇作了汇报。刘少奇刚接到毛泽东的一封电报。毛泽东明确指示:阎锡山等华北六省军政负责人处,“一有机会,即须接洽。统一战线以各派军队为第一位,千万注意。”所以刘少奇批评了薄一波的态度。

刘少奇听了这个事情,说这样好的事情,我们找都找不到门路,现在人家请上你,请上门来了,让你去,你又不去,我看你还是有些教条主义,还有些过去的老毛病,刘少奇那时候……拍桌,去!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呢,我就不得不去了。

1936年11月,薄一波和阎锡山谈判成功,阎锡山同意薄一波按照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开展工作,薄一波的正式身份为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办公室秘书,具体负责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的工作。

1936年秋天,全国抗日风潮迭起,山西一些进步青年提出成立“抗日救国同盟会”,但此时国民政府不允许提“抗日”一词,阎锡山将名称改为“牺牲救国同盟会”,牺盟会于九一八事变5周年纪念之际成立,阎锡山自任会长。

薄一波到任不久,中共北方局又派杨献珍、董天知、韩钧、周仲英与薄一波共同组成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专做公开、合法的工作。随后,山西公开工委接办牺盟会,同阎锡山建立了特殊形式的抗日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利用这一合法形式,发展大量青年知识分子和群众入会。薄一波还提出了一个培训新型军政干部的计划,牺盟会通过主办“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教练团”培养抗日力量,许多苦于报国无门的爱国青年纷纷涌向山西。

过山洞,一个山洞接一个山洞,一脸黑,闭眼都来不及。过了多少山洞也没数过,数不清啊。到太原一下车,一出车站都是土路,无风三尺土,都是土路,一直到首义门,到新南门,还有城墙啊,还有城门啊,进来以后干干净净的,两边的铺面都非常整齐的,两边的标语“牺牲救国,守土抗战”,都是这类的口号,看了以后非常兴奋。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