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说:“坚信道,又喜欢学业,用生命来保护道的完善。不进入有危险的国家,不在发生祸乱的国家居住。天下太平就出来做官,天下不太平就隐居。国家太平,自己贫贱,这是耻辱;国家不太平,自己富贵,这也是耻辱。”
在儒家看来,一个真正实践仁道的人,其追求是不受时代、环境所影响的,能够一直坚持自己的思想原则。但是,他并不是一味地固执地坚持,而是在危乱的时候就隐居起来,在天下有序的时候再出来。因为世道乱的时候社会上的思想也必然是混乱的。
但从总体上来看,孔子还是认为,一个读书人就应该对社会、国家有所贡献,即使在乱世的时候,也“知其不可而为之”,竭尽自己的力量去挽救社会。这表现了儒家的“入世”思想。与此相对应,道家的思想则更着重于隐居,所以历史上持道家思想的人物,更经常是“无道则隐”。
唐玄宗在位的前二十多年里是个有作为的好皇帝,任用过好几个有名的贤相,像宋璟、张说、韩休、张九龄等,他也比较肯接受宰相和大臣们的正确意见,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这个时期唐朝国力强盛,财政充裕。据说,当时各州县的仓库里都堆满了粮食布帛,长安和洛阳的米和帛的价格都跌得很低。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开元之治”。
唐玄宗61岁那年,宠爱上了年轻的杨贵妃。杨贵妃是个少见的美人,而且生得聪明伶俐,懂得音乐。唐玄宗和杨贵妃每天饮酒作乐,少不了叫人奏奏音乐,唱唱歌曲,久了宫里原来的一些老歌词都听腻了,他想找人来给他填点新歌词。
大臣贺知章在唐玄宗面前说,长安新来了一个大诗人,名叫李白,是个天才,无论做诗写文章,都十分出色。唐玄宗也早就听到过李白的名声,就吩咐贺知章通知李白进宫。
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之一。他从小博览群书,性格豪放,除读书之外,还练得一手好剑。李白二十多岁起,为了长见识,到各地游历。他不仅到过长安、洛阳、金陵、江都许多大城,还到过洞庭、庐山、会稽等许多名山胜地。由于他见识广,加上才识过人,因此,在诗歌写作上有杰出的成就。李白是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他生性高傲,对当时官场上的腐朽风气很不满意,希望能得到朝廷任用,让他有机会施展政治上的才干。这一次到长安来,听到唐玄宗召见他,很高兴。李白得到了唐玄宗的征召,便“仰天大笑出门去”,以为自己得到明主的赏识,即将有一番大的作为。
初到长安时,李白通过好友元丹丘认识了唐玄宗的妹妹,即道士持盈法师(即玉真公主)。据说,信奉道教的名诗人贺知章曾慕名专访李白,李白示以《蜀道难》长诗,贺知章还没有读完,就连着称赞了四次,赞他是“天上谪仙人也”,于是解金龟换酒,两人皆醉。由于这些名人的称誉,李白的诗名在长安“期不问日”,显赫一时。
唐玄宗在听了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赞誉后,隆重地亲自接见了李白。据说,当时唐玄宗接待李白就像汉高祖接待“商山四皓”一样,“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随后,李白就被安置在翰林院,特许为翰林供奉。据有些书记载,这时期,李白曾为唐玄宗写过《出师诏》与《和番书》等外交文件,作过《大猎赋》等劝谏唐玄宗“居安思危,防险戒逸”的文章。这说明,李白针贬时弊,在贡献自己的政治才能方面是做过一定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