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智慧
皇甫谧在《高士传.许由》进一步记载,当时尧还以为许由谦虚,更加敬重,便又派人去请他,说:“如果坚不接受帝位,则希望能出来当个“九州长”。不料许由听了这个消息,更加不愿听,觉得是玷污了自己的耳朵,所以立刻跑到山下的颖水边去,掬水洗耳。许由的朋友巢父也隐居在这里,这时正巧牵着一条小牛来给它饮水,便问许由干什么。许由就把消息告诉他,并且说:“我听了这样的不干净的话,怎能不赶快洗洗我清白的耳朵呢!”巢父听了,冷笑一声说道:“哼,谁叫你在外面招摇,造成虚名,现在惹出麻烦来了,完全是你自讨的,还洗耳恭听什么耳朵!算了吧,别沾污了我小牛的嘴!”说着,牵起小牛,径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了。
访来访去,尧没有访到“接班人”。尧于是问各位部落首领,谁有能力来治理国家并接任我的帝位?首领“放齐”拍马屁了,说,“你的儿子太子丹聪明通达,能够胜任。”尧大义凛然又惋惜地叹道:“唉!可惜啊,他不讲道德,又好争讼,不能用!”又一位首领叫驩兜的说道:“共工这个人能够广泛的聚集民众,做了不少事情,可以任用”。这时尧断然拒绝:“共工这个人华而不实,只会吹嘘讲漂亮话,用心不正,貌似恭敬,欺骗上天,不能用。”这时尧忧心忡忡说道,“唉,各位首领,现在洪水滚滚,浩浩荡荡,包围了群山,淹没了丘陵,有谁能担此重任去治理?”首领们都说鲧可以受命。尧说“鲧这个人违背天命,毁败同族,不能用。”各位首领都说:“就任用他吧,试试不行,再把他撤掉”。尧因此听从了各位首领的建议,任用了鲧。结果鲧治水九年,也没有取得成效。又几年过去了,尧有点迫不急待了,说道:“各位首领,我在帝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中到底有谁能够顺应天命,接任我的帝位的?” 各位首领回答说:“我们的德行鄙陋得很,不敢玷污帝位。”尧说:“那就从所有同姓异姓远近大臣及隐居者当中推举吧。”大家都对尧说:“有一个单身汉流寓在民间,叫虞舜。”尧说:“对,我听说过,他这个人怎么样?”各首领回答说:“他是个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愚昧,母亲顽固,弟弟傲慢,而舜却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好,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邪恶。”尧说:“那我就试试他吧。”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从两个女儿身上观察他的德行。尧发现这个人不错,所以逐步让舜任司徒之职,又让他参与百官的事,让他在明堂四门接待宾客,各项考察全部通过。尧又派舜进入山野丛林大川草泽,遇上暴风雷雨,舜也没有迷路误事。尧更认为他十分聪明,很有道德,把他叫来说道:“三年来,你做事周密,说了的话就能做到。现在你就登临天子位吧。”舜推让说自己的德行还不够,不愿接受帝位。但还是于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庙接受了尧的禅让,舜代理执政。这就是““帝尧禅让”的故事。
“尧让天下于许由”,结果许由不受,挑来挑去,最终选择了舜。尧虽然把帝位让给了舜,但是他还是不放心,幕后听政,继续考察了舜20年才告老还乡。舜这个人二十岁时即以孝顺闻名,三十岁时尧举用了他,五十岁代理天子政务,五十八岁时尧去世,六十一岁时继承尧登上帝位。即位三十九年后死在苍梧乡间。舜的儿子也不成器,所以在自己死前就把禹推荐给“天帝”,“禅让”于禹。
通过上古圣人禅让的故事,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要获得成功、要当领导是不容易的,首先要“上善若水”谦恭谨慎;其次要经得起考验,耐得住寂寞;再次要有真才实学,能够服众;最后还要学会怎么样做人,学会处理好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尧这个人用了舜之后还考察了20年,而且不惜用“美人计”,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以此考察其德行。从现代人力资源学的角度,尧这个人猜疑心重,事必恭亲,不肯充分放权,故领导能力有待提高。而舜这个人极度城府,在“北冥”中甘愿当鲲20年,“韬光养晦”的本领到了修到了极点,真可谓“圣人”了。在帝尧去世,三年的丧期结束后,舜有意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躲避到南河的南岸。而朝见天子的各路诸侯不到丹朱那里,却去找舜。赞美的人不讴歌丹朱,而是歌颂舜。所以舜说“这是天意吧”,从这以后,舜才来到国中,真正登上天子之位。而舜死后,禹也学舜,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当诸侯全部归顺禹后,禹才登上帝位。从这些可以看出舜、禹这些人是贤才也好,城府也罢,确实有一套以退为进的战略,能够审时度势,平衡好各类人际关系,从而掌握主动权,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呵呵,这些纯属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