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间谍两次刺杀蒋介石事件真相(一)(2)

2010-01-15 14:45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一元一
另外,谁也不敢保证行政院里的那几个机要秘书就一定没有嫌疑。因为涉嫌者太多,“外事组”根本无法锁定重点嫌疑人,于是案件的侦破陷入僵局。 就

另外,谁也不敢保证行政院里的那几个机要秘书就一定没有嫌疑。因为涉嫌者太多,“外事组”根本无法锁定重点嫌疑人,于是案件的侦破陷入僵局。

就在外事组为这次泄密事件一筹莫展的时候,日军又在上海挑起事端。8月13日,抗战的烽火烧到了上海,中日双方在淞沪地区展开激战。

8月20日,淞沪战役打响后的第7天,英国驻华大使许格森乘坐专车从南京赶往上海,当汽车在京沪公路上行驶时,空中却传来了飞机的马达声。两架日本战机丝毫不理睬汽车上醒目的英国国旗标志,对汽车进行猛烈的射击和投弹,直到将汽车炸翻,日本战机才扬长而去。

此时,太平洋战争尚未爆发,英国和日本并未宣战。在中日战事中,英国只是一个中立国。中立国大使的汽车被日军袭击,顿时震惊中外。

英国政府向日本提出强烈的外交抗议,日本人则解释说汽车上英国国旗太小,日本飞行员根本无法辨认。

本来这只是英国和日本之间的一个外交事件,但是很少人会知道对这个事件最感到震惊却是蒋介石。

原来,淞沪战役开始后,为鼓舞士气,蒋介石决定亲临上海前线视察,但是日本空军却掌握着制空权。

从南京到上海有近7个小时的车程,蒋介石究竟如何到达上海前线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在8月25日的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上,新任的副参谋总长白崇禧提出一个看似稳妥的办法。

南京师范大学经盛鸿教授介绍:当时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的白崇禧,得到一个消息:当时英国驻华大使许格森要从南京到上海去,到上海去指导上海英国侨民的工作。当时中日战争发生过之后呢,西方国家包括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等都宣布保持中立。因而白崇禧认为,许格森坐汽车到上海去,日本飞机不会对他进行袭击。而许格森也做了精密的准备,特意在汽车顶上铺上了很大的、很醒目的英国的国旗,米字旗。当时飞机飞得不高,不像现在,很容易辨别这是英国的汽车。

白崇禧在当天晚上的会议上,就告诉了蒋介石、委员长,说你可以乘许格森的汽车到上海去,这是比较安全的。蒋介石同意了。

白崇禧的方案得到了蒋介石的首肯,但是在8月20日当天,蒋介石却因故临时取消了去上海的计划,没想到却意外地躲过了一劫。

显而易见,这次袭击事件绝对不是一次意外,而是一次有预谋的暗杀行动,这分明是日军事先获得情报,专门冲着刺蒋而来的。

这次,蒋介石大为震怒,他严令“外事组”必须在一个月内侦破此案。

而提出这个建议的白崇禧更是觉得毛骨悚然,因为他的建议几乎要了蒋介石的性命。但是外事组很快就排除了对白崇禧的怀疑,因为身为国民政府高官,新上任的副参谋总长,他绝对没有理由如此自毁前程。

蒋介石搭乘英国大使的汽车一事,是在军事会议上提出来的,只有少数几位高级将领和几名机要秘书在场,外事组很快将这次袭击事件和8月初的江阴要塞事件联系起来。

他们判断泄密者很可能就在这几名机要秘书之中。

但是,行政院里的机要秘书都是蒋介石或者行政院长汪精卫的亲信,他们会当日本间谍吗?“外事组”一时也难以判断。再说即便有一个日本间谍,那究竟是谁呢?

8月的一个下午,蒋介石匆匆赶回到他的住处——南京黄浦路上的中央军校,他准备对军校的师生进行一次战时的精神训话。

黄埔军校迁到南京后,改名为中央军校,就坐落在南京的在这条马路上。这条马路也因此被命名为黄浦路。

校的礼堂里,蒋介石正准备上台讲话,军校的总值日官突然宣布,发现两名可疑人员进入军校,军警正在搜查。这样,蒋介石的讲话不得不暂停下来。

军警很快发现了这两名嫌疑人员,但是这两人在混乱中乘坐一辆行政院的专车冲出了中央军校。事后方知,这两个人都是日本特工,他们的行动目标就是刺杀蒋介石。

堂堂中央军校居然混进了日本特工,而且还乘坐行政院的专车逃离现场,简直荒唐,蒋介石命令“外事组”迅速破案。

当时,那两个日本特工只顾逃命,他们没有想到帮助他们逃离中央军校的那辆车却暴露了他们的同伙。

外事组查阅了中央军校门口的车辆进出登记表,发现那辆行政院专车的主人是行政院的机要秘书黄浚。而这个黄浚也正是前两个泄密案件的几位嫌疑人之一。

本来一筹莫展的外事组终于找到了突破口。他们迅速调来了黄浚的档案。

黄浚,男,字狄岳,福建侯官人。早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回国后,长期在北洋政府任职。

学经盛鸿教授介绍:一直到1927年,南方的国民政府北伐成功。打垮了北洋军阀统治,黄浚失去了北洋政府的黄金宝座,一度没有工作,在上海做教师、做其他工作,流浪了一段时间。后来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他们利用南京国民政府中一个重要人物,就是担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他也是福建人。他们利用这个关系,以及其他的各种关系打通关节,重新进入到国民政府工作。

当时中日关系非常紧张,中国政府急需精通日语的人才,而早年留学早稻田大学的黄浚不但精通日语而且对日本文化和社会状况也有相当的了解。因此,他很快得到了重用。

学经盛鸿教授介绍:1932年,蒋介石和汪精卫结合,建立蒋汪合作的政府。汪精卫担任行政院院长,他是一个对日本亲日的,他对黄浚这样的人更加重视,把他提拔为自己的机要秘书、简任级的官僚,地位仅次于秘书长陈布雷。

外事组的负责人丁克勤突然想起一件事,在一次宴会上,日本领事馆的领事须磨曾无意中说了一句:黄浚是他的大学同学,两人私交甚好。希望丁克勤多多关照。但丁克勤知道,这个须磨虽然表面上是个外交官,而实际上却是个老牌的日本特务,他是日本在南京间谍网的总负责人。

一切线索都指向黄浚,但对于这个汪精卫的红人,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是绝不能轻举妄动的。“外事组”决定对须黄浚进行全天候跟踪、监视。他们判断,如果黄浚是间谍,那么他必然要和日本领事馆的人发生接触。

同时,外事组决定立刻起用早已潜伏在日本领事馆的28号特工。

外事组命令28号特工时刻注意日本总领事须磨的动态以及日本领事馆里的任何异常情况。

但是一天、两天、三天……五天过去了,对黄浚的监视没有任何成果,黄浚没有和任何日本领事馆的人或其他可疑人物发生过接触。他似乎过着一个政府官员的正常生活。但是也有一点意外收获,就是黄浚的生活非常奢侈,而以他的薪水是绝对不可能支撑他的这种奢侈生活的。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