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人物 >

1946年叶挺获释后想做的第一件事:要求恢复党籍

2011-04-22 10:30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佚名
1941年1月,北移的新四军军部行至皖南,遭到国民党军八万多人的伏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9000多人大部牺牲和被俘。政委项英遇难,军长叶挺孤身下山谈判,被无理扣押。



 


  文章摘自《北京日报》2011年4月12日 原题为《江南一叶》

  1941年1月,北移的新四军军部行至皖南,遭到国民党军八万多人的伏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9000多人大部牺牲和被俘。政委项英遇难,军长叶挺孤身下山谈判,被无理扣押。

  皖南事变是抗战中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一出亲者痛、仇者快的悲剧。事变发生前,新四军这支整编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方八省游击力量的抗日武装,在受到国民党政府种种限制而饷款不济、军食不足、军装不备、弹药不充、枪械不补、摩擦不断的情况下,坚持斗争,成军三年历经1200多战,把敌寇的后方变成了前线。

  叶挺被扣押后,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身陷囹圄五年,方得获释。出狱第二天,这位一度脱党的北伐名将立刻写下入党申请书,请求重回党的怀抱。

  事变一周后,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全军共9万多人,继续坚持长江南北的抗战。

  事隔70年,人们已经很难想象皖南事变的惨烈。为了探究那场千古奇冤,记者来到了安徽泾县西南的茂林镇。

  茂林地处青弋江畔,是一个距县城35公里的山区古镇。以现在的眼光看,这里山清水秀,堪称胜景。盛世好风景在乱世却是征战地。皖南事变发生七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茂林谭家桥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红七军团的军团长寻淮洲就牺牲在此。

  历史惊人的巧合,七年后,茂林又成了国共鏖战之地,被困于此的,是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

  下山谈判

  1941年1月13日,皖南事变发生第七天,茂林石井坑好似滴入水的油锅。

  弹雨的声音由“嘘,嘘”(远弹)变成“切,切”(近弹),肆无忌惮地从新四军军长叶挺身边飞过,但他仍像一座钢人那样巍然站在山坡上,手持望远镜,观敌瞭阵。

  东流山上的火光渐熄,叶挺有些绝望,这已经是该阵地第三次失守了。作为一个军事家,他深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随后,香炉墩、象形山又相继失守,这片山谷中的阵地已经彻底失去了屏障,指挥所成了各方攻击的目标。

  “军长。”副参谋长周子昆再次建议,“局势已经无法挽回了,拼到最后一个人总不是办法,能保存一份力量,还是保存一份吧。”

  残阳如血,叶挺一声不吭。几天来,他指挥部队在重围中苦苦支撑,一直希望党中央向重庆施加压力,迫使国民党顽固派解围。

  恰在此时,党中央前一天发出的电报,经华中局转达,发到了石井坑。电报上说:“重庆交涉恐靠不住”“你们不要指望,一切靠你们自己”“如有可能似以分批突围有利”。

  叶挺反复咀嚼着电文,他的愿望已经落空,只好按照中央的指示,把这支军队解散,让他们各自为战,自寻出路,转移到江北。

  夜间,十几个号兵同时吹响了开饭号——这是突围的信号,被围在石井坑的哀兵从四面八方冲了出去,在血肉横飞中杀出了一条条血路。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