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敦煌写经孤本
一本千年敦煌写经孤本已被专家学者判定为失传,然而,一次偶然机会,一位上海老教授在南京博物院库房查找佛经时意外地找到了它。近日,《佛说三十七品经》敦煌写经卷入选国家级珍稀古籍名录。
敦煌国宝意外现身
“全世界有5万多册敦煌写经卷,我亲眼看过3万多册,战火等各种因素让很多敦煌写经卷都消失了。《佛说三十七品经》我原来也只是看过目录,以为经文已经消失了,没想到却在南京博物院意外找到了它。”作为全国佛教、敦煌学研究专家方广锠教授对这次的发现大喜过望。
方教授告诉记者,这部经在古代的佛经目录里有,应该收录在《大藏经》中,但至少从南北朝时期起,这部经书便被认为是失传了。抄录下部分经文与《大藏经》进行对比后,方广锠未发现有相同内容,因此确认这是在历史上曾经亡佚的经文。《佛说三十七品经》的内容是小乘佛教时期的修行纲要,记载了37种修持的方法,这些修持方法一直被后世所知晓,因此经文内容与佛经名也是符合的,可以推断,这就是失传千余年的《佛说三十七品经》。
在南博1978年编写的《一级藏品目录》中登记这部佛经是北魏时期的,但是方广锠肯定地说:“不是北魏,是东晋时期的。这部经用的是东晋的白麻纸,字体隶书,写经的规范、界栏等整体风格就是东晋的,北魏时期的写经风格与此不同。”由于敦煌写经大部分是唐代的,因此早于唐代400多年的东晋时期写经显得格外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