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华夏民族古老的图腾,后来也被周边的少数民族所喜爱。和中原的龙相比,党项族人的龙显得凶狠而剽悍,姿态张扬,毫无拘束,显示出这个民族独特的个性。
在西夏国统治的时期,这里是佛教的世界,到处耸立着各式各样的佛塔。
考古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西夏人对佛教的尊崇,佛像是西夏艺术的象征。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博物馆里,保存着在内蒙古黑水城发现的一尊双头佛像,它称得上是世界佛像的精品。
佛教融进了西夏人生活的每个方面,在西夏王陵出土的许多建筑构件实际上都跟佛教信仰有关。
甘肃武威一带曾经是西夏王国的领地,在这里也发现了不少古王国的遗物。两百年前,就在武威这座大云寺内,一位前来游历的学者发现一块石碑上刻着一些古怪的文字,看起来很像汉字,但博学的学者却一个字都不认识。绕到石碑的背后,看到了汉字,根据上面记载的年号,学者终于弄明白,原来石碑正面是失传已久的西夏国文字。
就在武威的西夏文石碑被发现后的一个世纪,俄罗斯的探险家柯兹洛夫又在黑水城发现了大批西夏文典籍,西夏文成为一门新兴的国际学问,各国学者都试图破解它的含义。迄今为止,一共发现了六千多个西夏文单字。
从外形上看,西夏文和公元前二世纪左右的汉字小篆很相似,无数的线条叠加在一起,写起来比小篆还麻烦。西夏人肯定没有想到,正是西夏文字的繁复特性为日后的失传埋下了祸根。
西夏文字在创立后经过近一百年的发展,渐趋成熟,大量的西夏书籍出现了。它们中有一部分是用手工书写的,一部分属于雕版印刷品,还有一些却令人疑惑。
在银川,宁夏考古所的牛达生则仔细研究了另一本西夏文佛经,他认为这本佛经是木活字的印刷品。边框的不整齐和倒字的出现,是活字印刷的最好证据。
西夏文书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品,这进一步证实,活字印刷术最早出现在中国,后来通过“丝绸之路”,又逐渐流传到欧洲。
对考古学家来说,3号陵的挖掘清理其实惊喜不多,三十年来,人们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一点点地积累关于西夏国墓葬的知识。
通过对3号陵的研究,人们终于大致弄清了西夏国王的陵园结构,所有王陵的形制几乎完全一样。
这种形式在古代中国的墓葬中是独特的,西夏人为什么这样设计,现在还没有确切的答案,惟一可以肯定的是,这与西夏人对佛教的崇敬有关。
3号陵的墓主人是谁,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有人根据文献资料记载的墓葬制度,作了大胆的猜测,认为3号陵的主人就是西夏的开国英雄,李元昊。
公元13世纪,中国北方的蒙古草原,崛起了一支无比骁勇的游牧民族——蒙古。公元1224年,蒙古人开始进攻繁华的黑水城。黑水城的军民抵抗了三个月,十万将士几乎全部战死,城市沦陷后,竟然没有一个人投降。
铁木真到死也没有看到西夏国的灭亡。公元1227年,铁木真在征讨西夏的过程中去世。这时候的西夏国也已经耗尽了气力,不久之后,西夏末代国君不得不亲自前往蒙古统帅的驻地投降。
为了完成铁木真的遗愿,蒙古军队进入西夏国的首都后,开始了毫无节制的屠杀和破坏。文明的成果转眼间变成了废墟,更有无数无辜的西夏人被残酷杀害。
延续了190年的西夏国灭亡。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