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诅咒背后的故事

2010-06-12 15:02
来源:宁夏网 作者:秩名
有这样一件西夏国宝,是全国现存唯一的、保存最为完整的、西夏文与汉文对照文字最多的一块石碑。如果不是一位学者的好奇心,恐怕它就会被永远地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诅咒背后的故事
有这样一件西夏国宝,是全国现存唯一的、保存最为完整的、西夏文与汉文对照文字最多的一块石碑。此碑保存了许多史料,对研究西夏语言文字和经济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被中外学者称为研究西夏文的活“字典”。除文字外,尚有多种图案,如花卉、人物等,雕刻技巧高超优美,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由于一个神秘的诅咒,几百年来没有人见过它的真面目,如果不是一位学者的好奇心,恐怕它就会被永远地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黑色巨碑砌封百年
 
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清朝著名西北史地学者张澍(公元1776-1874年,字百沦、号介侯,嘉庆进士)在贵州玉屏为官期间,回家乡武威养病,一天与朋友共游城北清应寺(即西夏护国寺),忽然一个奇怪的现象使他停住了脚步,在寺院深处有一个亭子,四面被人用砖砌封得严严实实,亭子周围杂草丛生,看来已经很久没有人光顾了。好端端的一个亭子为什么要用砖头砌封起来,难道里面有什么秘密吗?张澍好奇地向寺里的和尚打听,和尚告诉他,这是一个被诅咒的亭子,封在这里已经有好几百年了。当地人传言,亭内为前朝所遗镇邪之物,如果有人启封,则会遭到大风冰雹的灭顶之灾。张澍一生致力于金石、地理等方面的研究,听到后求知心切,再三恳求并对天发誓,承诺如有灾祸由自己承担,绝不连累旁人。
 
寺中的和尚万般无奈,只得拆开碑亭封砖,人们看到里面有一块保存完好的黑色巨碑,上面密密麻麻刻满了工整秀丽的方体字。传说中的天灾报应并没有应验,但是接下来所发生的事,却给这位学者带来了更大的震撼。
 
张澍靠近石碑,想看清上面的文字和碑文的内容,却不由得惊出了一身冷汗,上面刻的文字形体方整、与汉字无异,乍一看好像都认识,细看却没有一个能认得出。这些究竟是文字还是什么特殊的符号呢?张澍立刻叫人把亭子四周的封砖全部拆除。这块被诅咒了几个世纪的石碑终于全部显现出来了。碑的另一面刻有汉字,其中有记载建碑年款“天佑民安五年岁次甲戌十五日戊子建”。“天佑民安”是西夏第四代皇帝崇宗乾顺的第二个年号。张澍据此认定,碑正面所刻的不认识的文字就是灭亡几百年的天书———西夏文。
 
神奇传说屡屡发生
 
古碑碑首呈半圆形,通高2.5米、宽0.9米、厚0.3米。碑身两面刻文,碑额各有一对线刻的伎乐菩萨,作翩翩起舞状。阳面碑额以西夏文篆字题名“赦感通宝塔之碑铭”,篆2行8字共1820字,;正文为西夏文楷书,计28行,每行65字;阴面为汉文,碑额小篆题名为“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铭”,碑文楷书,计26行,每行70字。碑中的西夏文和汉文不是互译的,而是各自撰写的,所述的内容大体相同,但叙事前后有差别、叙述详略和描绘的色彩上也有所不同。
 
根据近代金石学家罗福成的破译,碑文通篇记载着一个神奇的故事,大意是:凉州护国寺内有一座7层的佛塔,是印度阿育王为安置杏眼舍利而建的8万4千座佛塔中的一座,中间几度兴废,后来因年久失修而毁坏。至前凉(公元314-376年)时,前凉王张轨修宫殿正在此塔旧址之上。到张轨曾孙张天锡在位时宫中屡现“灵端”,张天锡即毁宫复塔。据传,所建之塔有许多神灵感应故事,故名感应塔。至西夏占领凉州,该塔仍完好无损,而且“灵应”更多。例如塔因年久失修、地基倾陷,每次都是正要加以修缮,当夜就有大风雨,邻近的人们听见有斧凿的声音,第二天一看,宝塔已经直立如初。在西夏惠宗秉常时期,西羌来攻凉州,那一夜正值电闪雷鸣,塔的上面突然出现了几盏神灯,灯光煌煌,环绕宝塔,敌人恐慌退兵。西夏的第四代皇帝乾顺3岁时便继承了王位,母亲梁太后当朝理政。在她掌权期间,曾两次御驾亲征、对宋作战,她听说民间传有凉州护国寺感应塔能显灵的说法,便叫人时时来向宝塔祈祷,终于获得胜利。特别是天佑民安三年(1092年)冬天武威大地震,又把塔震斜了。当地守臣正要行公文派人修缮时,塔竟又自行恢复了原状。西夏皇太后、皇帝崇奉佛教,加之这塔有护国的神灵,为了旌表佛塔的“灵应”,西夏皇太后和皇帝祟宗李乾顺下诏动用大量人才、物力和财力于天佑民安四年(公元1093年)6月动工,重新修建装饰了凉州感应塔及寺庙,次年正月十五工程完毕后金碧辉煌、焕然一新,遂立碑刻铭,以示纪念和庆祝,借以颂扬佛的“灵应”和西夏统治者重视佛教“发菩提心,大作佛事”的善举功德。凉州护国寺约在元至正时遭毁坏,明永乐间始建清应禅寺时,有人将湮没在废墟中的“西夏碑”砌碑亭封存在清应寺内,历400年无人知晓。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