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此而推断,瓷枕主要在夏日就寝而用,同时又能防止颈椎病。
说起这中国古代的枕头,最早都是以天然石块制成的,后来逐步扩大到使用木、玉、铜、竹、瓷等材料,而瓷枕的应用最为广泛,同其他日用陶瓷一样,是随着制瓷工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
瓷枕最早出现于隋代,唐朝时开始大量生产,逐渐在社会上流行开来,两宋及金元时期是最为鼎盛的,老百姓大量使用。到明清时期,随着更为优异的制枕材料的出现,瓷枕便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总的来说,瓷枕的发展是年代越早,尺寸越小,宋枕尺寸较为适宜,辽金以后尺寸加大,甚至有的达到了一尺半,显得有些笨拙。
可为何瓷枕会被误以为是随葬品呢?因为,瓷枕属于生活用器,常常随着亡者下葬入土,后因遭到历史的淘汰,极少能见到传世佳品。
其实,瓷枕通常为平民百姓所用,所以其中透着一种生活情趣,画面内容亦十分丰富,比如绘有一行飞雁、顽童蹴鞠或者赶鸭捉鸟,无不流露出宋人知足常乐的人生观。
今天看来,千余年前宋人生产的瓷枕仍可谓美不胜收。宋枕的造型最为丰富,有动物形的如狮枕、虎枕,有人形的如孩儿枕、仕女枕,也有几何形的,如长方、八方、云头等造型。
在瓷枕的发展史上,以宋代(公元960—1279年)北方磁州窑系所烧的瓷枕最具代表性。除了宋代的磁州窑系之外,中国南北各地的许多著名瓷窑都曾经烧制过精美的瓷枕,各地所产瓷枕在工艺造型、胎釉纹饰等方面也各有特色,总体风格与相应的时代和瓷窑特色相一致。
说罢这宋金时期山西老百姓用的瓷枕,您一定还想看看他们的衣食住行吧?
解读篇:王氏家族开钱庄?
在第一部分所讲的那座浮雕式彩绘砖雕墓内,你可以看到墓主人头戴黑色巾子。
到了宋代,帽子是非常重要的,被称为“巾子”,要在头上绕一下。同时,当时还十分流行戴花,不论男女都喜欢头戴簪花,老百姓常用鲜花或绢花,皇帝一般戴珠宝玉器制成的簪花。
宋金之人爱吃带馅的包子、馄饨等面食。“包”与“宝”谐音,寓意为吉祥如意、家中有宝。经观察,汾阳这两座彩绘砖雕墓中都有漂亮“厨娘”的身影。
结合史料记载,当时富豪家庭流行雇用厨娘,很多家庭喜欢让女儿做厨娘,甚至出现了男扮女装当厨娘的事例,显示出厨娘这一职业极为吃香,地位颇高。
“王立之墓”呈现给大家数幅精美壁画,其中有一幅是“茶酒位”,两名男子坐于桌子两侧,右边那位手拿刷子。你可别以为他是在刷碗,这正是书中记载的宋代“点茶”。什么是点茶,具体怎么喝呢?
到了宋代,点茶法成为时尚,和唐代的煎茶法不同,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小刷子即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把茶叶也喝掉。墓中所出土的耀州窑茶盏,就是当时极为流行的茶具。
如今,中国人已不用这种茶筅了,而在日本茶道中依然保留着。
与类似文物中的形态相比,汾阳宋金墓群中出土的“妇人启门”是最漂亮的一组。
此类装饰最早见于陕西长安樊川竹园村唐代石塔、山东长清灵岩寺唐代(贞观年间)惠崇塔,它在南宋、金时最为流行,遍及川、贵、晋、冀等处,金以后逐渐衰竭,明以后消失。
宋金时的人们认为这样是最美的,给人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据考证,此墓画中之“妇人”可能为歌妓。
王立一家会是做什么的呢?壁画中浮现的分明是“金属货币兑换纸币”啊!妇女所持钱币应是一贯。当时的一贯铜钱,大约相当于今天的300元人民币。
莫非他们一家真是开钱庄的?按说,宋金时期的商业贸易发达,已经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
那他们兑换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纸币呢?因为根据史书记载,早期晋商大多为汾阳籍,宋代纸币虽然主要在四川地区流通,但当时其他地方也有经营金属货币兑换纸币业务的商人,叫作“铺贾”。
如果依此推理的话,晋商票号之渊源便可追溯至那时了,也就是说:历史上最早的票号很有可能在宋金时期就已经诞生,而不仅仅是在明清之时了。
揭秘篇:重温宋金时期市井生活
这次一共发现不同时期的墓葬48座,东龙观段共发掘古墓葬27座,发掘面积1196平方米,其中砖室墓16座,大墓8座、中墓6座、小墓2座,分为八角形、六角形,土洞墓为11座,大墓2座、中墓2座、小墓7座,分属两个家族,北边一组推测是“周氏或吴氏”,南边一组为“王氏”。
从风格上来看,晋中盆地以汾、平、介、孝为中心的地区,在宋金时期已形成了有别于晋南(侯马、稷山为中心)、晋东南(长治为中心)、晋北(朔州为中心)等区域的独特墓葬风格。砖室墓中墓主人大部分为仰身直肢葬,还发现有少量火葬,而土洞墓的墓主人大部分为侧身直肢、单棺合葬,发现有2座为俯身屈肢葬。其中,墓主人头朝北2座、朝东2座,其余墓主人头全部朝南,据推测,可能这正是金人统治下的汉人,仍向往南宋。从墓群整体排列风格看,感觉特别粗犷,没有晋南金墓繁琐、细致的斗拱,但最让人惊叹的是,它将壁画与砖雕合二为一,呈现在一个墓葬中,技法错落有致,仿佛带我们重温了一下宋金时期那淳朴的市井生活。
早期晋商中有很多都是汾阳籍的,而且据说宋金时汾阳还设有纸币库。根据墓中景象,如能得到确认,日后汾阳定会大红大紫的!不过,这仍需要有同类景象再次出现。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