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太原娄睿墓:颇具传奇色彩的壁画墓(一)

2009-08-05 14:33
来源:三晋都市报 作者:佚名
这座墓,颇具传奇色彩,发现过程亦有些曲折。“文革”时,它被错当成“晋南唐墓”,派人遍寻,不见踪影。历史上,它又长期被误认为是斛律金墓。

这座墓,颇具传奇色彩,发现过程亦有些曲折。“文革”时,它被错当成“晋南唐墓”,派人遍寻,不见踪影。历史上,它又长期被误认为是斛律金墓。

30年前,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成立之初,人们在太原晋祠附近寻找晋王陵时,偶然间听说王郭村挖到过一座大墓,里面画着人人马马,而且传说“墓中有暗器、易死人”……

晋南发现唐代古墓?  踏破铁鞋却无觅处!

1971年,那个“畸形”的岁月里,山西文艺界各个单位是全省整顿的重点,特别是省考古所的前身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属“重点”的“重点”,被造反派们说成“水浅王八多”,全机关不足120人,被打成各种各样的“反革命分子”就有70多人。

陶正刚虽然没有被集中到反革命的团伙中,也被列为“臭老九”,站在井圈上,在批判所谓修正主义分子时,偶尔也要陪斗,或被捎上挨骂。

这年5月,按照规定,省直各文化单位的同志全部搬上铺盖卷,离开太原市,集中到太谷农学院,过着封闭式的军事化生活,纪律规定“三不政策”——不许通信、不许回家、不许乱说乱动,大家一起居住,互相监督,即所谓“消除派性学习班”。

毛泽东号召“抓革命,促生产”。全机关的人99%以上都在抓革命,实则在窝里斗,惟独他这个“臭老九”从1966年起,一直都在促生产。他心想:“这也好,可以名正言顺地在全省各地跑,做文物保护工作,抢救濒临毁灭的古代建筑、出土文物,清理古墓葬。”

1971年11月上旬,军代表通知他:“赶快收拾行装,晋南闻喜一带某基建工地发现一处规模很大的唐代墓葬,更多情况现在还不清楚,快去看一下!”于是,当日下午,他约张守中拿着几件替换的衣服,离开太谷农学院集训班,第二天来到临汾地区,转道至闻喜一带,了解到在夏县、闻喜、绛县、翼城四个县东山边的山沟里,正根据中央指示集中了数万人,热火朝天地搞着一项巨大工程建设项目,下面分有众多大工厂。

这里交通不便,除了建设单位运料的大卡车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他们二人全是步行,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一个工地又一个工地认真查询:“是不是发现了一处规模很大的唐代墓葬?”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