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为山东考古所的专家都开始怀疑,就算当时能够切下头骨,恐怕没有人能够承受这样的疼痛,除非在当时人们有麻醉药。
在今天的现代开颅手术中,病人一直依靠麻醉药来维持一种深度睡眠的状态,大夫操刀的中间,病人丝毫的挪动都可能带来致命的危险。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麻醉药是华佗发明的麻沸散,但是,距今只有1700年左右,在此之前,史书上并没有关于麻药的文字记载。
那么,在五千年前,没有麻醉药,人怎么可能活的下来?
此时,各方面的努力都直接指向了一个相反的方向。然而,韩康信仍然坚持他自己的想法。
对于韩康信的这种说法,山东考古所的专家们疑惑了,他们开始认为,五千年前的开颅手术是不存在的。
这天上午,山东齐鲁医院脑外科收治了一位急诊病人,这位病人在79年前曾经因车祸做过开颅手术。在为病人做CT后,鲍修风的助手立刻将病人的X光片送到了鲍修风的办公室。这张片子让鲍修风十分惊讶,X光片上,这位病人开颅部位的头骨痕迹与古人头骨的完全一致。
难道古人头上的孔洞,需要22年才能生长愈合吗?那么最初的检测结果又是怎么回事呢?
此时,鲍修风无法解释检测结果出现的巨大反差。他决定,在济南市各大医院收集不同时间曾经做过开颅手术的病人的片子。
就在同一个晚上,出乎张振国预料的事情也在发生了。工作人员在清理随葬物品时,发现了两个带有孔洞的石器,经过张振国仔细鉴别后,他确定这并不是石器,而是玉器。玉器上的圆孔打磨地非常整齐,如此规则的圆孔,似乎不是徒手打钻的,张振国立刻想到,这个物品就可以证明在当时有比玉更加坚硬的工具!而玉的硬度必然要比人的头骨硬许多。
另一个更为直接的证据也在这天出现了,助手邵云也发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物品。这是一件骨器,从形状看,张振国认为这是一把骨梳,骨器上雕刻的花纹非常精致,花纹的上方还几个不是很规则的圆孔。既然能在动物的骨头上刻出花纹,那么要在人的头骨上切骨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张振国非常欣喜,这件物品的出现已经可以证明,在当时人们一定有着非常锋利的工具。
张振国的努力事实上只是一个佐证,要想证明韩康信的推论,最重要的还是头骨边缘的痕迹究竟是不是生长的痕迹,而关键的证据仍然没有获得。
在鲍修风那里,虽然古人的头骨痕迹与那位79年的病人完全一样,但是,作为一项研究,鲍修风认为,还不能定下结论。找到这个答案,鲍修风的研究整整做了三年。他与助手跑遍了济南市的各家医院,收集不同时间段的病例样本。可是事情远比他们想象得要复杂,因为,许多病人在手术康复后,很少回来复症检查。直到2004年3月,鲍修风收集到上千份病例后,这项研究才有了关键的进展。
这是一位手术头骨恢复了10年后的状态,这是3年的,而这位是手术后两个月的。他们的头骨愈合的痕迹与古人的完全一致。
而这位手术后恢复40天的病人头骨,这正是鲍修风最初作为对比的样本。在大量的对比研究后,鲍修风才发现,他研究的疏漏就出在骨头生长的时间上。鲍修风发现,人的头骨在手术后的两个月里,每天都能出现不同的生长状态,直到两个月左右,骨头生长最终完全愈合,而在以后的若干年,骨头的状态不会再有任何的变化。
在长达三年的研究后,鲍修风认为:那位5200年前的中年男子在手术后至少存活了两个月,甚至是几十年。
2004年8月,山东考古所再次举行了一个论证会,根据鲍修风和张振国提供的证据,专家组最终认同了韩康信的推论。
就在年末,韩康信将他所发现的31颗有洞头骨,正式对外发表,在距今5200年到3000年之间,中国的北方曾经出现过一种古老的开颅手术。
在众多的证据面前,我们似乎已经窥见那段曾经辉煌的文明,但是,历史的真相或许比我们想像的更加复杂。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