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孤本状元卷:从皇宫流落到民间的沧桑往事

2009-04-28 18:00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山东省青州市文物管理所副所长魏振圣在郑母村听说这里有一个叫赵焕彬的人藏有400年前的状元卷,于是他24次登门拜访,希望能够收购状元卷。郑母村的赵状元是殿试试卷吗

山东省青州市文物管理所副所长魏振圣在郑母村听说这里有一个叫赵焕彬的人藏有400年前的状元卷,于是他24次登门拜访,希望能够收购状元卷,最后赵焕彬被魏振圣的真诚所打动,捐出了传家宝——明代万历年间的状元赵秉忠的殿试状元卷,而赵焕彬正是赵秉忠的第13代孙。但是状元卷属于宫廷机要档案,对于它流落民间的原因,专家和赵家后人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青州市东面20公里有一个小村庄,它的名字叫郑母。1983年4月,一个身材微胖的中年男子来到这里。他叫魏振圣,是青州市文物管理所的副所长。

郑母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但是从这个小小的村庄里却走出了一个丞相、一个状元、一个尚书和一个侍郎,真可谓是藏龙卧虎。郑母村历史名人多,文物自然也多,所以魏振圣常来这里转悠,希望能收到有价值的文物。

这天,魏振圣在村里和一个晒太阳的老汉聊天,这个老汉神秘地对他说:“你不是收古董吗?赵焕彬手里就有一件古董,据说很值钱。”魏振圣问道:“那是什么东西?”老汉告诉他这个东西叫“状元卷”。

老汉无意中的话让魏振圣非常兴奋。青州的确出过一个状元,而且,这个状元就出在郑母村,叫赵秉忠,他是明朝万历年间的殿试第一名。郑母村至今还残存着一些关于赵状元的遗迹和传说。

难道眼前这个老汉说的状元卷就是郑母村的赵状元的殿试试卷吗?那么,那个赵焕彬又是谁呢?他真的藏有状元的试卷吗?

魏振圣决定走访赵焕彬,他一路打听找到了赵焕彬的家。原来赵焕彬是赵状元的第13代孙,一个温和的农村老汉。魏振圣寒暄了几句,就说明了来意,希望收购状元卷。但赵焕彬的回答却让魏振圣很失望,他说他们祖上确实出过状元,也当过大官儿,可卷子是朝廷的紧要物件,哪能随便往家里弄?就是真的弄来,十几老辈了,兵荒马乱的,早就没了。他还让魏振圣不要听信谣言。

魏振圣回到家里,心却还被赵焕彬和状元卷缠绕着。论理,状元卷历来藏在深宫大内,是根本没办法拿出来的。但是无风不起浪,为什么好端端地会有人说到状元卷呢?

第二天,魏振圣找来《益都县图志》,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线索。他发现,不但赵秉忠做过状元,赵秉忠的父亲赵僖也曾在京城做过礼部侍郎。这对高官父子有没有可能把状元卷带回青州呢?更重要的是,赵家15代香火未断,一直人口繁盛,客观上也有保存状元卷的可能。

几天后,魏振圣再次来到赵焕彬的家里,但是赵焕彬仍然一口否认手上藏有状元卷。他说,本来赵家的确有这个传家宝的,但后来不知怎么给弄丢了。

回青州的路上,魏振圣想,既然是传家宝,怎么能弄丢了呢?或者就是以讹传讹,根本就没有这张所谓的“状元卷”?为了弄清真相,魏振圣决定再访郑母村。

这次魏振圣没有直接去找赵焕彬,而是走访了其他的赵家人。让魏振圣吃惊的是,居然很多人声称见过状元卷。但他们好像都不把这张试卷当回事。据说,赵家有几个上学的孩子还曾经拿这张状元卷当成临摹的字帖,学写毛笔字。

听到这些话,魏振圣吃惊之余又很兴奋。因为这说明状元卷的确存在过,那么状元卷现在在哪里呢?对此,赵家人都说不知道。

于是,魏振圣再次来到赵焕彬的家里,魏振圣对赵焕彬说:“状元卷是你们的传家宝,既然是传家宝怎么会弄丢呢?如果真的丢了,是谁丢的呢?”赵焕彬又改口说:“不是弄丢了,是‘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的时候给烧掉了。”魏振圣再次无功而返,但魏振圣隐隐感觉到状元卷还在,而且就在赵焕彬手上。

魏振圣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是二等残废军人。在此之后的两个月里,魏振圣拖着残疾的病腿,又20次探访赵焕彬……魏振圣一次比一次肯定,状元卷就在赵焕彬手上。

1983年5月27日,魏振圣第24次来到赵焕彬的家里。这次,魏振圣开门见山:“第一,状元卷肯定还在你老大哥手中。第二,你老大哥肯定会顾大局、识大体,最终把状元卷献给国家。”赵焕彬老人看着魏振圣说:“老魏啊,看来你是真心的,状元卷的确在我手上。”说着转身进了里屋,取出一个米袋,从里面抽出一个折子,正是赵秉忠的殿试状元卷。

状元卷的正文是极其工整的小楷,共2460个字。第一页上有万历皇帝朱批“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卷末,有少保兼太子太保张位等九位阅卷官的官职和姓名。

赵焕彬告诉魏振圣:“这折子以前还陪我闯过关东,我就把它缝在旧皮袄里面。”而此时的魏振圣完全被这份难得的国宝吸引住了。

中国的科举制度从唐代开始全面实行,是普通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一个读书人需要通过县令和知府主持的考试,才能称为童生。童生参加院试,通过的被称为秀才。秀才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通过的成为举人。举人参加乡试次年的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士。贡士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殿试通过的被称为进士。进士中的第三名称为探花,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一名就叫状元。可以说,从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一直考到状元,实在是沙里淘金、金里再淘金。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