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国王下令修建的佛塔,但在建成之后仅仅一年,这个王国却灭亡了。
在此后的千年岁月中,佛塔历经劫难,数次被毁。
世人了解这座佛塔,更多的却是源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时隔千年,一次长达18小时的考古直播,让后人重新回到那久远历史的深处。
今天,在杭州的西湖景区,雷峰塔是一处独特的景致。夕阳西下的雷峰塔,从宋代开始便有了“雷峰夕照”的美誉。
但在7年前,这里却是一派荒芜残破的景象。雷峰老塔已经倒塌,而雷峰新塔尚未重建。
但是,一个考古的机缘正在这片废墟上悄然酝酿着。
出于景区规划的需要,一座全新的雷峰塔要在倒塌的遗址上重建,对遗址的考古探查 成了重修雷峰塔前最急迫的工作。
2000年1月7日,千禧年的钟声刚过,考古队第一次来到了雷峰塔遗址。
展现在眼前的景象残破不堪,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当年著名的西湖胜景之一。
地面上到处散落堆积着佛塔的残砖,而佛塔残存的基座宛若一座巨型的土丘。它高出地面10多米,南北长60多米,东西宽40多米,谁也无法推测,在这些散落的堆积物中能发现多少当年的遗物?在它的下面,是否还隐藏着一个神秘的佛塔地宫?一切都还是一个未知之谜!
对于古代佛塔地宫的考古,人们自然而然会联想到20年前,陕西法门寺地宫的那次惊人发现。
那是新中国历年考古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同样是一座倒塌的佛塔,考古人员在佛塔下面的地宫里发掘出了多达上千件的唐代文物珍品。这里有失传多年,只能在文献中见到的皇家瓷器。有浓缩了当年最高工艺的皇家丝绸,上面的图案需要通过显微镜才能分析它的机理。这里出土的金银器被认为代表了盛唐时期的最高水平,是古代金银器中当之无愧的瑰宝。人们甚至还在地宫里发现了女皇武则天当年穿过的绣裙。众多的出土文物让当年的考古人员只能用震惊来形容当时的心情。
而在如此众多的宝物中,最激动人心的发现是地宫中出土的那一枚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
联想到佛塔地宫中可能出现的惊人宝藏,人们不免对雷峰塔遗址的考古寄予了众多的期望。雷峰塔下面是否隐藏有地宫?地宫中会珍藏着什么样的宝物?在历年的战乱中佛塔地宫是否遭到盗掘和破坏?
一切的结论都有待于考古发掘的证实!
2000年春节刚过,考古队开始搭建工棚,进驻雷峰塔遗址。
发掘过程是枯燥而漫长的。队员们把整个遗址分成4个大探方,然后从废墟边缘逐层向内清理,最终的发掘时间大大超过了人们的预期,仅仅地面遗物的清理便花费了近半年的时间。
就在地面清理进行到两个多月的时候,一堆残破的石碑出现在人们面前。
虽然碑刻的文字已经残缺不全,但对剩余文字的解读已经足以告慰队员们60多天野外发掘的辛劳。
通过对碑刻文字的读解,再结合大量历史文献的考证,一座千年古塔的形象和那个曾经建造他的王国开始清晰起来。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历时200多年的大唐王朝结束了它的统治,一个方国割据的年代取而代之,史称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统治浙江一带的是立国70年的吴越国。都城就设立在今天的杭州市。
吴越国是一个崇尚佛教的国家,在他最后一位国王统治期间,杭州城内大兴土木,修石窟,造佛寺,西子湖畔俨然一幅东南佛国的形象。
今天西湖边上的净慈寺、六和塔就是当年建造的,著名的灵隐寺在当年也经过大力的整修。
在雷峰塔倒塌后发现的经卷里,可以看到这位吴越国末代国君钱俶(处)的形象。他慈眉善目,似乎缺少一代国君常见的那种威严和霸气。在后人看来,这位一国之君如此大肆修建佛寺佛塔,除了他毕生尊崇佛教的因素,或许也有希冀佛祖护佑国泰民安的原因吧!
但历史的更迭却在风雨飘摇中降临。就在雷峰塔仅仅落成一年之后,北宋王朝率兵南下,立国70年的吴越国纳土献地,宣告亡国。而吴越亡国之后的雷峰塔也随之历尽沧桑。
今天,当我们驻足重修的雷峰塔前,回首那过往的千年时光,不免心生感慨。区区一座佛塔,居然历经了千年间王朝更迭的历史风雨。在此期间,雷峰塔数次被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