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考古人员继续提取其它文物的时候,意外地情况出现了,由于文物被水浸泡,层层叠压在一起,提取工作难以进行。队员们紧急商讨这新的方案。
专家们商议后认为,拆除地宫西南侧的砖墙是最切实可行的方案。为了便于日后复原,队员们开始对每块砖头进行编号,然后逐层拆除。
随着一层层的砖块被拆除,夹在砖缝中的文物也随之被清理出来。
时间到了下午5点,距离地宫开启已经过去了整整8个小时,地宫中一尊精美的佛像被提取出来 ……
镏金铜佛像68厘米高,释迦牟尼佛 盘腿坐在莲花宝座上,面庞丰满,嘴角带着一丝笑意,流畅的衣纹恰如其分的显示着质感,最奇特的是,这尊佛像的莲花座是由一条蟠龙托举的,龙身盘绕在铜柱上,四爪张开,龙头上昂,似乎正在奋力的托举佛祖腾空而起,佛像的静谧与巨龙的张扬和谐的融会在一起。
当地宫侧墙被完全拆除,考古人员开始逐层清理地宫中的文物。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竟然存放了如此众多的文物,让在场的人们都惊叹不已。时间又过去了4个小时,铁函周围依次提取出了30多件精美文物。
这是地宫中出土的玉童子像,童子站立在漂浮的云彩之上, 一幅怡然自得天真自信的神态。在五代十国时期出土的玉器极为罕见,而这件玉童子像被专家认为填补了这一时期古玉研究的空白 。它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玉童子像。
这面铜镜极为奇特,它在镜面上刻画了人物、楼阁等图案, 为研究唐五代时期的风俗服饰提供了真实可信的材料。
而这些精致的小物件则是当年的善男信女给佛祖供奉的宝物,每件都制作的极为精美,它们寄托的正是祈求佛祖保佑的美好愿望。
到晚上11点,地宫中又有了惊人的发现,在铁函周围,专家们发现了一些丝织品的残片。研究古代丝绸的专家紧急赶到了现场。
提取出的丝织品经过紧急保湿处理后,被放置到了密闭的容器里。日后的研究表明,这些丝织物残片正是当年闻名遐迩的越罗。在显微镜下放大的残片依然能看出复杂的编织技艺,在吴越国时期这是献给中原朝廷最贵重的贡品
时间到了这一天的深夜,距离地宫发掘已经过去了将近15个小时,地宫中最重要的文物大铁函将要被吊取出来。
顺利地吊取出铁函,考古人员又对地宫进行了进一步的清理,时间又过去了3个小时,已经是凌晨3点了,西湖景区万籁俱寂,地宫的发掘该告一段落了。连续18个小时的考古直播让人们既兴奋又疲惫。最终出土的铁函里究竟安放着什么?佛螺髻发真的存在吗?悬念的揭开还需要再耐心的等待几个小时。
时间到了第二天晚上的7点钟,最令人激动地时刻即将到来了。
出于文物安全的考虑,铁函的开启谢绝了所有记者的采访,而且开启地点选择在了浙江省博物馆的山洞库房。这里有着严密监控的温度和湿度,更有利于文物的保护。
由于摄影机被拒绝进入现场,为数不多的这几张现场照片,为我们记录下了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当现场人员缓缓打开厚重的铁函,传说中的舍利塔夺目而出。
这是雷峰塔考古中最令人难忘的瞬间。
纯银制成的舍利塔光亮如新,舍利塔的中央就静静的安放着佛螺髻发的金棺。这是至高无上的佛祖圣物,千百年来,他给众多的信徒们带去了心灵深处的抚慰。
在舍利塔四周那繁复的图案中,描绘的是佛祖苦修成佛的事迹。相传,佛祖在无忧树下诞生之后,苦心修炼,忍受了巨大的痛苦,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在一株菩提树下顿悟成佛。此后的两千年来,他宣扬的佛法,抚慰了亿万信徒的心灵,让他们在变幻无常的现世里,寻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归依。
出于对宗教信仰的尊重,和保护文物的需要,佛螺髻发的金棺从出土后就再也没有被开启。现在,这尊国宝级文物就安放在西子湖畔的雷峰塔展厅里。在雷锋塔倒塌整整78年后,一座全新的雷锋新塔在遗址上被重建起来
每当夕阳西下,在绿荫掩映中,古人眼中的“雷峰夕照”又出现在了今人的面前。路过的游人驻足留步,在低头沉思的瞬间,那流逝千年的岁月似乎又重新回到了眼前……
(责任编辑:洛阳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