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揭秘横水大墓:从盗墓者魔爪下抢救下的神秘墓葬(2)

2009-05-16 11:4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李尚鸿
二、是壁画还是纺织品? “无非是青铜器之类的常见器物吧!”队员在心里揣测着。而前期发掘人员说,1号墓原来椁室基本保存完好,只是局部地方有所

二、是壁画还是纺织品?

“无非是青铜器之类的常见器物吧!”队员在心里揣测着。而前期发掘人员说,1号墓原来椁室基本保存完好,只是局部地方有所塌落,他们还曾经从塌落的地方下到椁室内,发现里面尚存一米多高的空间,但在发掘到椁室顶部时,椁室顶部却塌陷了,靠近墓室东部的一大块属车厢部分的土块整个塌落到了椁室内。

糟糕,会不会有所损坏?结果,队员们在塌落的土块中,清理出了残损的车厢和部分车马器。

与此同时,2号墓的发掘也进入到棺椁之间。遗憾的是,棺外东部都清理到椁底了,也没见什么随葬品,只在棺外发现一殉人和车马器。殉人现象说明什么呢?据以往资料可知,晋文化中,西周早期还有殉人,中期已不多见,晚期就更没有了。

发掘工作进入第5天,两座墓的发掘均有新进展,2号棺椁之间的北侧出现了精美铜鼎。更令人高兴的是,在1号椁室北部的内壁上端,露出一段鲜红色的东西,色彩艳丽,图案精美,初看像壁画,再仔细一瞧,又有点儿像纺织品。

不可能啊,历经数千年,纺织品早该腐化了,应该只是留在淤土里的印痕吧。因为,只要轻轻一动,它就会化作土状散掉。“这痕迹是怎么留下的呢?”新奇的发现让大家心中充满了疑惑,这究竟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当时,1号墓发掘是由省考古研究所吉琨璋先生来组织的。眼前奇景,让他和队员们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激动与紧张。“没错,这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可连从事多年考古工作的专家都没见过,接下来该怎么发掘也成了一道难题。

到了晚上,大家集思广益,讨论得热火朝天,最后决定:暂时停工、求助外援,并上报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邀请有关专家会诊,等拿出方案后再作处理。

他们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联系,请速派文物保护专家前来指导。然而,天公不作美,西安那边大雪纷飞,切断了援兵的到来。

12月28日,雪后的天空一片湛蓝,这才让大家感受到了冬日的温暖阳光,也终于迎来了北京大学的刘绪教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曹玮副所长和文物保护室主任杨军昌博士。几位专家看过后,一致认为这是一处红色纺织品遗迹,是个了不起的发现,应不惜代价做好保护。因为,刚出土的纺织品痕迹如果不及时做好保护,颜色会渐渐剥落甚至消失。他们便决定与技术力量雄厚的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合作,共同攻克难关,保护好这一重要遗迹。

可是,气温急剧下降,墓室内出现薄层冻土现象。晋南有句俗语:“三九四九,冻破石头”,在这最冷的季节,白天气温也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为防止纺织品冻坏,他们决定顺着墓道搭建类似蔬菜保温棚的工作棚。这个大棚可使墓内温度维持在1度到2度。

1月7日这天,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的保护专家赵西晨提出一个方案:以南部为突破口,在椁室南部选择图案痕迹保存较差的部位做出解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是因为此处的纺织品痕迹保存较差,大部分图案已支离破碎,但仍能提供一些详细信息,他们想以此验证前一阶段对椁室北部的纺织品图案痕迹的判断,了解它背面的土质情况,好为下一步的保护、提取工作探明道路。

队员们发现,这些图案痕迹基本呈直立状,后面紧贴着五六层芦苇席的网状痕迹,芦苇杆有小拇指般粗,呈灰白色,纤维结构依然很清晰。而席子下面有淤土,在淤土与椁室南壁之间,则是早已朽烂掉的椁木。可奇怪的是,各层席子都向内倾斜,只不过每层倾斜的程度不同。

“咦?看!上面还有一排排整齐、规律的平行线,感觉毛茸茸的,莫非这些图案是绣上去的?”当时的人到底是如何搭建的呢?一幕幕情景在他们头脑中闪现——工人们先在椁室内壁铺挂好席子,然后再往席子上悬挂带图案的纺织品……当椁木朽烂后,上部向内塌落,席子与纺织品也顺势向内塌落,渐渐地,淤土又将空隙填满了。

那纺织品上面的图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专家随后推断,可能是先拿粗线缝出大轮廓,再用较细的线以平行线绣出图案,给人以流畅飘逸、疏密相间之感。

这时,北壁纺织品痕迹也大致清理出来了,画面上显露出了鸟纹图案,至少有3组,大小略不同。

“不对!”突然间,他们又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从墓内看到的痕迹似乎是纺织品的背面,这与之前的判断存在矛盾啊。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数层席子本是包在纺织品外面的?新的疑惑又开始困扰着队员。

三、神秘红色竟是荒帷

接下来,文物保护专家开始清理北部大面积的画面,才看到纺织品痕迹是夹在两层淤土之间的,等把外面那层淤土剥离后,就发现它是同时印在内、外淤土层上的。虽说内淤土层上的为画面背面,但图案清晰度最好。

果然,揭取外淤土层时,队员找到了芦苇杆的痕迹。那么,纺织品是整体悬挂在用席子搭起的架子上的!这,会不会就是史籍中记载的“荒帷”呢?此后,一个个细节证明,在椁和棺之间,有一个用芦苇杆搭成的架子,架子外侧悬挂着正面朝外、带刺绣图案的红色纺织品。

“荒帷!真的是荒帷!”这个发现令人激动,不仅解决了众人的疑惑,也解决了困惑考古学家多年的先秦时期的“荒帷”谜团。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曾经的疑虑。至此,对于红色纺织品痕迹的奥妙完全揭开了。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