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赵育大费尽心思仔细揣摩这几块汉瓦的时候,另外一个探坑里又有了新的发现,一块大方砖深深地插在土里,为此大家兴奋不已。
赵育大根据绳纹砖的规格和特点初步判断,这块砖是秦代的遗存,因为它和长城上的秦砖是一样的。同时,在这个坑里还出土了一块石头。这块石头呈长方形,扁平、没有棱角,似曾有人用过,被磨得十分光滑。
这时,另外一个探坑里,已经发现了大家期待已久的砖铺地面。
据史书记载,蚩尤与黄炎联盟在涿鹿之野展开决战,黄帝命令部将应龙到灵山河上游筑坝蓄水,伺机用水攻击蚩尤部落。恰逢这时,天降大雨,应龙便将蓄满水的堤坝扒开放水,将蚩尤城冲毁。随后,蚩尤被杀于凶黎之谷
这条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河水的源头出自东灵山,也就是《山海经》里所记载的灵山。河道全长25公里,每当雨季,河水便溢满河川,顺流而下注入古涿水,然后从矾山镇折向东汇入桑干河。
那么蚩尤被杀以后葬身何处?在历史上众说纷纭,一直是一个谜。
1996年春天,时任涿鹿县委副书记的任昌华,在涿鹿县矾山镇塔寺村调查时,村民们反映的一些情况引起了任昌华的注意。
塔寺村,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村民们依山而居,村庄对面就是高耸入云的灵山,在灵山的山脚下,有一条进出村庄的小道。而在村子背后的山脊上有一座古塔,塔寺村的名字就是因这个古塔而得名。在古塔脚下的山凹里,长着两棵高大的千年古松,直径均在一米左右。由此可见,这个村庄的历史悠久。
老乡们告诉任昌华,与这个古塔遥相对应的那个山包,就是一个古墓。听老辈人们讲,那里边埋的是一个老祖爷,叫白龙。所以,那座山也叫白龙岭。每年的清明节,附近几十里范围内的人们都要到这里来上香添土。原来在坟前的平地上,在这两棵大松树之间还有一座白龙祠,不知什么时候白龙祠被毁了,只剩下这两棵大松树和那个矗立在山顶上的古塔了。老乡们反映的这些情况,让任昌华疑窦丛生。
带着这些疑问,任昌华等人于同年8月,再次来到了塔寺村,对这些文物古迹进行考查。这次来,他们是公开身份、公开目的、有备而来,村委会的书记、主任,听说任书记是来寻找蚩尤坟的,他们也不敢怠慢,赶快把守墓人周德瑞找来问个究竟。周德瑞来了之后,反问了任昌华一个问题,这让任昌华感到纳闷。
据周德瑞介绍,他们家祖祖辈辈都是看守蚩尤墓的,传到他这儿已经无法考据有多少代了。但是,前辈传下来的祖训却没有忘记。这个墓原来是由蚩尤祠里的和尚们看守的。蚩尤祠被毁以后,只剩下一个老和尚看守蚩尤坟。当时周德瑞的祖上是老和尚的一个俗家弟子,老和尚死了以后,就把看守蚩尤坟的这个差事交给了周德瑞的祖上了,对外不让说是蚩尤坟,让他们谎称是白龙坟,每一代守墓的人只能在临死的时候,才能够把真相告诉给他的继任者。就这样,周家世世代代一直信守着这个承诺。
眼前这块无字碑,就是十年前任昌华和赵育大那次来调查时,与周德瑞交谈之后他才献出来的。讲起这件事,还引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使赵育大和任昌华感到不解的是,塔寺村距离龙王塘将近15公里,假如这个坟墓真的是蚩尤坟,当时在兵荒马乱的情况下,是什么人把他运到了这里的呢?
关于蚩尤被杀的经过,在当地还流传着一个传奇的故事。
蚩尤兵寨被洪水冲毁以后,蚩尤部族仓促间撤到了位于半山坡上的蚩尤寨。但是,黄帝和炎帝联盟士卒却穷追不舍,对蚩尤部族进行南北夹攻。于是,三个部落集团在涿鹿之野展开了激烈的厮杀,蚩尤在鏖战中身负重伤,他的几名部将拼命把他从战场上救了出来,驮着他向南面的山沟里逃去。跑出几十里以后,遇到一个大峡谷,身负重伤的战马不肯前行,拼尽气力扬蹄长啸,继而倒地毙命,蚩尤也早已气绝身亡。从此以后,当地人就称这个地方叫:立马关。这时,黄帝的追兵马蹄声急,眼看就要赶到,其中一名部将把蚩尤的衣服扒下来穿在自己身上,然后,一头撞在山崖上为主捐躯,其他的人背起蚩尤的尸体向东面的山沟里跑去。等黄帝的追兵赶到,发现了穿着蚩尤衣服的士兵,误以为是蚩尤,所以将其抬了回去,黄帝下令将其肢解掩埋。那么,蚩尤的部将又是如何把蚩尤的尸体运到塔寺村的呢?
任昌华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决定从寻访立马关入手,探寻当时蚩尤部将们逃难的去向。
关于塔寺村这座坟茔究竟是不是蚩尤坟,在没有发掘以前尚难断定。但是,蚩尤与黄帝、炎帝一样,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随着涿鹿之战的流传,在中国历代史书中被反复记载,直到今天,在民间仍然备受尊崇。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蚩尤与黄帝在涿鹿之野争霸,拉开了国家一统的序幕,促进了民族融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的发端。因此,史学家们惊叹:千古文明开涿鹿!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