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探秘远去的盛乐古城,见证拓跋鲜卑创建北魏的历史(2)

2009-05-08 12:30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1700多年前,拓跋鲜卑在这里创建了代国和北魏。 今天,沿着遗留的土堆仔细辨认,依然能够看出当年城墙的方位和具体规模。 盛乐是拓跋鲜卑建立第一个

1700多年前,拓跋鲜卑在这里创建了代国和北魏。

今天,沿着遗留的土堆仔细辨认,依然能够看出当年城墙的方位和具体规模。

盛乐是拓跋鲜卑建立第一个政权的地方,但盛乐城本身的历史却不是从拓跋鲜卑时代开始的。

2006年,内蒙古考古所对和林格尔地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航拍探测。从探测结果可以看出,汉、北魏、唐三代城墙,在土城子古城分布的情况。

除了城墙,盛乐古城还保存有大量其他文物。

70年代,和林格尔县小板山乡,农民在一次修筑梯田的过程中,无意中发现了一座古墓。内蒙古考古所得知消息后,迅速组织力量进行了发掘。

古墓在历史上经历过多次盗取事件,整个墓室空无一物。但队员们并没有丧气,他们的目光被墓室侧壁所吸引。

壁画覆盖整个墓室,一直延伸到墓顶。

同时,大家还在墓地的石砖上发现了铭文。这四个铭文直到今天依然清晰可辨。

通过对壁画和铭文的研究,专家们认定,这是一处东汉时期的墓葬。

通过这座墓葬可以知道,东汉时期的盛乐,已经有了初步的城市建置。但事实上,盛乐的历史还远不止于此。

在多次大规模考古过程中,专家们在盛乐古城附近,挖掘出墓葬2000多座。其中,战国墓1000多座,占总数一半以上。

这说明,盛乐在战国时期人口已经非常密集。除了墓葬之外,专家们还在土城子地下,挖掘出战国时期的城墙。

密集的人口和古城墙的存在,证明盛乐城在战国时期已经存在。

那么,顺着时间脉络往前追溯,盛乐的历史还能追溯到什么时候呢?

这就是那把战国时期的“耳铸公剑”。

剑的出土带来一个疑问,重耳的剑为什么会在盛乐被人发现?而且,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与盛乐古城又有什么关系?

“耳铸公剑”的出土,将盛乐古城的历史回溯到春秋时期,而且它还证明,盛乐很可能是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狄”的政治中心。

如果说一把“重耳剑”的出土,还不能证明盛乐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那么,更多短剑的出土,则让这一推论变得更加可信。

这些盛乐地区出土的短剑,与“重耳剑”相同形制、相同年代。

它们证明,春秋时期的盛乐已经有了完整的城市建置。接下来还要解决的问题是,盛乐是否就是晋文公重耳避难的狄国所在地?

一脉相承的历史虽已远去,但终究在盛乐留下了足印。

眼前的城墙虽已面目全非,却静默地证明着盛乐古城的过去。

这种厚重的文化积淀,终于孕育出后来的拓跋鲜卑和北魏。

历史上,盛乐古城历经战国、汉、北魏、唐四次建城。其中,汉、北魏、唐三代的城墙保存至今。

城墙风化得面目全非,却将一幕幕千古传唱、可歌可泣的故事,定格为记忆。记忆里,有个民族叫做拓跋鲜卑。

这里就是当年他们轰轰烈烈演出的舞台。

这些历史遗留的物证,真实地记录了盛乐古城的悠久历史,同时也是拓跋鲜卑建都立业的真实映照。他们不光在这里生活了140年,还在这里四次建都。

公元258年,拓跋力微在盛乐建立早期国家政权。这次建都之后,整个鲜卑在力微的带领下日益强大。

中原的西晋为了阻止拓跋鲜卑的发展,不断向拓跋各部大人送礼,展开了离间瓦解这个年轻政权的工作。

儿子沙漠汗死后,拓跋鲜卑各部大人畏惧力微会怀恨报复,起兵造反,将他杀害。

公元294年,力微建立的早期国家政权瓦解。

拓跋鲜卑复兴之时,西晋内遭八王之乱,外遇匈奴侵扰。情急之下,西晋被迫向拓跋猗陁求助。

在猗陁率领的拓跋鲜卑的帮助下,西晋成功击败匈奴的侵扰。为此,晋桓帝分封猗陁为大单于。

这段故事来自《魏书》的记载,史书的记载是否属实呢?

80年代,呼和浩特市岱海地区,出土了一块金片饰件。饰件上铭刻三字——“猗陁金”。

显然,它的主人正是史书上记载的统一鲜卑各部的“猗陁”。

“猗陁金”的发现,证明《魏书》的记载完全属实。拓跋力微建立的早期国家政权瓦解之后,猗陁确实率领鲜卑各部,在盛乐地区继续活动。

猗陁死后,他的弟弟猗卢继续统领拓跋鲜卑各部。不久之后,猗卢再次出兵保护晋室。

晋怀帝为表感激,分封猗卢为大单于,晋爵为代公。晋怀帝死后,晋愍帝分封猗卢为代王。

公元315年,猗卢借助晋国的支持,建立代国,定都盛乐。盛乐第二次成为拓跋鲜卑的都城。

和林格尔地区出土过一块代国金印。金印证明,盛乐确实是代国的都城所在地。

公元316年,代国灭亡。

当年的代国已不复存在,眼前的草原也恢复平静,但千年前的撕杀声似乎仍在耳畔。

猗卢建立的代国灭亡之后,拓跋鲜卑再次分裂,在塞上徘徊。

公元338年,什翼键复兴代国,建元“建国”。

什翼键复代之后,定都盛乐。盛乐经过力微与猗卢时代,第三次成为拓跋鲜卑的都城。

什翼键在盛乐复代之时,代国身处内忧外患的夹缝之中。在内,有拓跋部守旧势力的挑战,在外,则要面对周边诸多强国的威胁。

此时,中原正处“东晋十六国”时期。东晋偏居江南,前凉、前秦、前燕割据称雄。草原上,匈奴和高车虎视眈眈。

面对如此险恶的环境,年轻的什翼键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什翼键开明的政策,让代国得以兴盛,同时也在部族内部埋下隐患。不少部落大人因为个人利益的丧失,对他恨之入骨,伺机叛乱。

儿子拓跋什救驾身亡之后,什翼键再次遭受重创。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