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把淤土一点点清出。就在这个时候,在耳室的最底下,出现了一个完整的椭圆形陶器——陶奁。
工作人员:非常高兴。因为在我们河间市,首次挖掘出土了一件比较完整的,彩绘的陶类。因为挖掘出来以后,这个彩绘特别鲜亮,我们当时请示了省文物局,当时说你们马上保存好,用塑料袋把它保起来。陶奁外面的泥土不让我们动,里面的土也不让动。
什么叫耳室呢?这个耳室说白了就是主墓室旁边的小屋子,如果按照我们现在人说法呢,就是四合院堂屋旁边的厢房,那么搁在墓室当中它主要起一个仓库的作用。就是堆放各种各样的陪葬品,那么这个陶奁又是用来干什么的呢?这个陶奁在古代主要是用来盛放食物的。出土的这个陶奁非常精美,样式很漂亮,上面还有彩绘,但是这个陶奁应该说它是一个冥器,不是人们生活当中使用的。是下葬陪葬使用的。要说这个墓葬规格真的是非常高,六室一厅,标明墓主人的身份绝对是不一般,可惜的是我们关注它,盗墓贼早就盯上了它,被盗之后呢,这个墓葬里面的金银珠宝,就是盗墓贼认为值钱的东西,都已经拿走了。只剩下了这些残破的陶器,要说这件是当中最好的一件。当我们的考古人员把它们都放到仓库里等待下一步的清理和研究工作的时候,一件奇怪的事情在这个陶奁身上发生了。
陶奁出土5天后,河北省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来到河间县文化局清理陶奁。然而,在文化局的库房里,出现在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从陶奁内侧表面密实的淤土中,竟然密密麻麻地长出了一片小芽。这是怎么回事?这些芽是从哪里来的?
工作人员:当时,把这个陶奁把它取出来之后呢,我就是稍微把上面的土清理了一下,就正好发现了一团种子。我当时认为是谷物,因为它粒挺小,很像谷子。
对古人来说,视死如视生,也就是说人死了以后也要和活着的时候享受同样的东西。就在发现陶奁的耳室里,工作人员还发现了鸡骨,羊骨,鸡蛋,等大量跟生活有关的东西。说明当年有很多活鸡活羊作为墓主人的美食一起被埋在了地下。而陶奁本身就是一种盛放粮食的器皿,难道这些种子也是墓主人特意放进墓葬的吗?
东汉古墓中出土种子发芽的消息立刻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这一奇闻被多家媒体追踪报道,田国福每天都要接到很多询问电话,来证实千年种子发芽的事情到底是真是假。
工作人员:发芽以后比较轰动。现在有些给我打电话的,也认为这个事不可思议,非常惊奇。说这个陶奁在地下埋了近两千年了,为什么还能发芽呢?
一颗种子,被埋在地下两千年,地下四米,不见阳光,没有空气。居然还存活了,把它挖出来之后还能够发芽。这事让人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我们知道中国国家种质资源库当中保存着很多植物的种子。那里面的条件已经是非常适合种子的新陈代谢了,但也不足以维持2000年,每隔一段时间那些种子还要被拿出来重新种植,然后再次选种。不过事情也有例外,比如说我国前些年曾经在辽宁的一片沼泽之中,挖掘出了一些古莲子,这些莲子经过当时的年代测定应该是距今1200多年了,经过一些加工之后这些种子居然还发了芽开了花,让人看到了1000多年前的荷花长的是什么样,所以这也就给我们一个暗示,是不是这些种子本身它就是东汉时期的一种粮食作物,而现在我们已经找不到它了,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物种。再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这个墓葬的主人会带着这些种子下葬,下葬应该是表明他等级身份的,或者是他的一些日用品,包括他看的书啊兵器啊等等,干吗要把种子作为陪葬品放入墓室之中呢?
古墓种子发芽的事情迅速在闫辛庄传得沸沸扬扬,村民们纷纷议论,墓主人究竟为什么要保留这些种子,只是因为他留恋生前的美食还是另有原因呢?
陶奁里长出的芽苗仍然在一天天长大,竟然还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占据了半边陶奁。田国福越来越坐立不安。他请来了沧州市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副教授孟德荣。
工作人员:第一反应就是不可思议,近两千年的种子保藏到现在还能够发芽,真是不可思议。栽培作物的种子,一般来讲,它维持具有发芽能力的储藏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0年。
那么这些种子怎么能保持这么长久的生命力呢?孟教授仔细观察了陶奁里的种子和长出的芽苗。当发现陶奁表面的芽苗长得非常茂密时,引起了他的注意。
工作人员:我看到绝大多数都发芽了,也有极少数不发芽的,在表面上找一个不发芽的种子还是比较困难,因为它发芽率太高,而且种子很亮泽,没有碳化。
一般来说,植物的种子保存上千年会慢慢腐烂炭化。陶奁表面的种子几乎全部发芽,这让所有人都惊奇不已,同时也引起了专家的怀疑。
孟教授要求把陶奁里面的淤土全部清理掉,看看陶奁里面还有没有种子。
工作人员:如果我们通过发掘,发现里面种子量比较大,既有碳化的,又有没碳化的,那么这样的话,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证明它这个年代是比较久远,而且有可能是葬墓的时候,陪葬的时候陪葬进去的。
那么为什么这些专家都这么想去弄清楚这颗种子它到底是不是古代的一个品种呢?这里面就牵扯到一个生物多样性的问题,生物多样性包含多种涵义,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那就是基因的多样性。为什么这么强调基因的多样性呢?因为大家知道,我们种植的现在的农作物不过是这么几大类,但是这些农作物本身应该有很多的品种,仅拿水稻来说,过去我们中国就有4万多种,但是随着我们的人工选择,我们肯定要选择那些好种的,能够长的很快的,结的果实越多的这些作为我们选择的品种,因此导致很多稻子的种子都不见了,现在我们能够找到的能够种植的大概是70多种,而像西红柿,美国的西红柿原本有300多种,但是现在随着人的选择,只剩下10种。换句话说吧,一个苹果,我们现在都喜欢吃脆的,吃甜的,那么这样很多人都去种这个品种,可是那些酸的或者是面的苹果就再也找不到了,没有人种了。等到有一天,我们想吃这一口的时候,你再找就找不到了。这还只是对我们口味上的一个要求,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假如一场疫病来临,可能我们现有这非常简单的农作物它抵抗不住。就比如说美国的大豆业大家都知道,那是全球都有名的,但是在80年代的时候曾经遭受过一次疫病的打击,差点就一蹶不振了,但是从已经不种植的,现在在我们中国已经没人种的北京小黑豆当中找到了一种很独特的基因,这个基因能够抵抗这种疾病,再把这些基因转移到美国的大豆当中去,于是挽救了美国的大豆业。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每一个基因都是独特的,每一个基因也都是非常珍贵的,因此这些专家迫切想知道这些种子是不是来自于东汉的,可是在我们生活当中已经找不到的一个农作物的品种。
经过筛找,人们没有能从陶奁里面再找到种子,这越发使整个事件变得疑云重重。难道这些种子不是东汉的?那又怎么可能出现在东汉的墓葬里呢?
媒体对整个事情仍然穷追不舍,孟教授感到了很大的压力,人们迫切想知道这个巨大谜团的谜底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