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因为在河南渑池县的仰韶村最早发现而得名,仰韶文化大概距今7000年到5000年,上下跨度2000年,仰韶文化早期属于半坡类型,中晚期就是属于庙底沟类型,半坡类型的陶器以鱼纹为主,庙底沟类型的陶器以鸟纹为主。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考古挖掘,全国发掘出仰韶文化遗址5000余处,其分布范围东起豫东,西至甘青、北到河套内蒙长城一线,南抵江汉,几乎占了现在中国版图的大部分。
考古专家徐顺湛认为,分布有71处仰韶文化遗址,加上陕县有34处仰韶文化遗址,合在一块,有105处仰韶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它是属于一个类型的,它的文化面貌、内涵都是一样的,根据这,我们就得考虑与黄帝来结合,与黄帝来结合,时代上结合着了,铸鼎原由于有黄帝的传说,有黄帝的记载,你说不是黄帝时期的东西,说不通。
这一百多处仰韶文化遗址的总面积达到了1300万平方米,许顺湛把这些遗址统称为"铸鼎原仰韶聚落群团",他参考摩尔根《古代社会》中印第安人部落组合情况,把1万平方米的面积作为一个氏族、15个氏族一个部落、一个部落3000人来计算,推测出铸鼎原聚落群有1300多个氏族,87个部落,26万多人口,这些部落具有共同的文化、习俗和信仰,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一个区域民族的条件。
如果这里是一个酋帮国家,那么,许顺湛最后得出结论:黄帝部落的族庙和祭坛就设在铸鼎原上,黄帝后期的都城肯定就在铸鼎原周围。
无论许顺湛、西坡村的村民和灵宝市的文物工作者的结论是如何地一致,这仍然是一种合理的推测,最后的结论还需要更多的考古发现来证实。那么,西坡还会发掘出更有价值的东西吗?
2006年初夏的季节,西坡村又传出了爆炸性的消息,说黄帝的大墓找到了。
就在村民们传说得纷纷扬扬的时候,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也千里迢迢来到西坡。千古黄帝的传说,难道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真的有了破解的可能?
这次发掘的主要是2004年密集勘探时发现的墓葬区,这次发掘共发现仰韶中晚期墓葬12座,这些墓葬都是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一些墓室随葬有成套的陶器,石器和骨器,还出土了一批精美的玉铲等珍贵器物,这也是在仰韶时期的墓葬里第一次发现这么多的玉器。
村民们传说的黄帝大墓是一座编号M27的墓葬。在清理M27墓时,他们发现这座墓明显不同寻常,这座墓长度达5米,宽竟然有3.4米,填土自上而下均用青灰泥封填,泥内还夹杂有大量植物茎叶、朱砂。
在挖到深2米多时,墓室内竟然发现了成块的麻布印记和木板痕迹,这在以往挖掘地同类墓葬中是没有见过的,正是这座大墓的特别不同,才被西坡的村民称作了黄帝大墓。
考古专家们对西坡挖掘出来的骨骼进行了测量,发现这些仰韶时期的先人身高大多在1。70米左右,和现代人的身高基本相当,
如果西坡遗址是黄帝最后的都城,那么从理论上分析,这片墓地里就应该有黄帝的墓葬。也许有一天,随着考古挖掘的进展,一座超大型的古墓会被发现,那也许就是所有炎黄子孙最神圣的祭拜之地。
但也有专家断言,黄帝的墓是不存在的,因为黄帝铸鼎升天的故事预示着一个可能,那就是燔葬,也就是火葬,也只有这样,《史记》中黄帝乘龙升天的传说才有了合理的解释。而铸鼎原,极有可能就是当时黄帝火葬升天的地方。而具体的地点,就是发现了5000年前草木灰渣和礼器的驭龙阁遗址。
(责任编辑:洛阳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