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西域充满了不安和争斗,为了夺取对丝绸之路的控制,汉人和匈奴人在这里相互征战,龟兹像其它的西域小国一样,在汉人和匈奴人之间来回摇摆。
汉王朝并不是独自在西域对抗着匈奴人,在它的身后,还站立着一批西域小国的身影。匈奴人对西域的统治十分残暴,它们在这里派驻官员和军队,用武力随意征收沉重的赋税,而汉朝对西域的政策却比较宽松,主要的目的只是追求国家安全,抵御来自北方的威胁,经历了长时间的征战之后,汉朝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一度阻塞的丝路恢复了畅通。
汉代的丝绸之路一共有北、南、中三条路线,从东端的长安出发,三条路线最终都会到达西端的帕米尔高原,而龟兹正处在丝绸之路的中道上。
往来于丝绸之路的商人和使者络绎不绝地经过龟兹,在克孜尔石窟的壁画中,穿着龟兹服装的商人形象十分常见。
在这些商人的身后,是满载货物的骆驼、牛和驴。
奔走于丝绸之路的商人们携带的不仅仅是沉重的货物,他们也带来了一种龟兹人闻所未闻的宗教。
专家认为,佛教和国际商人之间有很密切的关系,这些石窟也是为商人服务的,供他们进行祷告、礼拜、供佛。
跋涉在丝绸之路的商队把龟兹当作重要的补给基地,他们在这里交易货物,补充水和食物,克孜尔尕哈第22窟是龟兹地区最大的僧房窟,漆黑的洞窟内最多可以容纳几百人,除了供僧人们修行之外,它也为途经这里的商队提供了方便。忙碌的商人们希望佛祖能够为他们保佑平安,带来财富,而那些本地的龟兹人,又会怎样看待这种陌生的宗教呢?
当时龟兹国的中心位于今天新疆南部的库车绿洲,天山融化的雪水自古以来就灌溉着这片土地,农业生产不受天气条件的制约,水草丰美,物产丰富,在克孜尔第77窟的壁画中,就生动地描绘出当时龟兹国境内种类繁多的动物:老虎、猴子、蛇、正在开屏的孔雀和奔跑的鹿。
专家介绍说:在汉晋这个时期,现在龟兹所在的国家库车地区是整个塔里木河流域最大的一片绿洲,有一个资料能够直接说明问题:他的人口在西汉初期记载的最多有81700多人。
肥沃的绿洲滋养着众多的人口,而在这些绿洲之外,是一望无际的戈壁和荒漠。丰富的物产,数量众多的人口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都为佛教在龟兹的流传提供了条件,龟兹人向佛教敞开了自己的怀抱。
克孜尔第66窟是一座十分普通的僧房窟,窟内的地面上有几个凿出的石坑,在古代,它们被僧人用来存放书籍和佛经,1906年,德国探险家勒柯克在这里发现了几件龟兹文和直体佉卢文的木简残片,今天,北京大学的林梅村教授通过研究,破解了其中的秘密。
勒柯克第5号正面文书的内容涉及到了寺庙,它的大意是:伟大的龟兹王、威德宏大的金华在位某年9月8日,此地龟兹长老们不断地向女供养人比沙尼鞠躬,不仅对她的美德感到欣喜,而且为她解囊相助感到高兴。而第5号文书背面则记载了这样一句话:供养人为了神的利益,向僧人伽摩耶布施。
这些文书生动地反映出当时的龟兹人对佛教的虔诚和慷慨。
孜尔尕哈石窟第13窟的甬道上有一排精美的龟兹供养人画像,画中的供养人形象十分特别,他留着长发,头的背后有一轮光圈,衣着华丽,腰挎长剑,在他的脚下,还有一个人从地下探出身子,高举双手向上托着,这个人物形象叫地神,能被神托着的供养人身份自然不同寻常,他就是当时的一位龟兹国国王。在国王的旁边,还可以看到王后的画像,同样衣着华丽,雍容典雅。
从这排国王王后供养人画像来看,当时的克孜尔尕哈石窟寺一定从王室得到了一笔巨大的经济捐助。
种种迹象表明,当年的克孜尔尕哈石窟正是一座龟兹王室专用的佛教石窟寺院。
专家认为,从龟兹来说,他们很快就接受了佛教,每一个统治者都有一种思想,我要统治这个思想,咱们中国说是儒家统治,他们也要统治思想来统治,正好是符合龟兹当时的社会发展。
来自国王、商队和普通民众的供养,使得佛教在龟兹空前兴盛起来。
仿照印度的佛教寺庙和石窟大量的开凿,昂贵的青金石和璀璨的黄金装饰着佛的世界,壁画中的人物手持宝镜,头顶佩戴着珠宝,脖子上挂着项链,在佛教最兴盛的时候,龟兹的僧侣人数超过了一万人。
建造石窟和维持寺院,都需要一笔笔巨大的费用,古代的龟兹人,究竟有多富?专家介绍说:他这个国家是很富的,畜牧业农业都很发达,他自己的冶铁业供应36个国家应用,所以他的冶铁业是很发达的,还有这个那个贸易肯定要征税的,这个也促使了他们的发展。
汉代的西域有几十个大大小小的绿洲国家,在今天库车东北方向,有一座圆角长方形的古城遗址,它的名字叫做克尤克沁,经过学者考证,推断这里曾经是汉代小国轮台的都城,令人惊讶的是,曾经是一国之都的克尤克沁古城,周长却只有940米,仅仅相当于两个足球场的面积,那么,龟兹人建造的城市又会有多大呢?
在新疆新和县西南22公里的地方,坐落着一处古代龟兹的城市遗址,当地的维族老乡称它为“玉奇喀特”,意思是三重城。
遗址由外城、中城和内城三道城郭遗迹组成,最外的一重城墙长1450米,宽800多米,在城墙的夯土中,甚至还有人类的骨骸,根据暴露在外的腿骨推测,这应该是一位身高在1.8米以上的欧洲人种的男子,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会被埋在城墙之中。
今天的玉奇喀特地面上的建筑已经荡然无存,漫步在古城遗址之间,人们仍然惊讶于它的规模,与轮台国都城克尤克沁相比,玉奇喀特显然要大得多。
公元379年,出于权力之争,当时的龟兹国王的弟弟请求中原王朝发兵攻打龟兹,前秦将军吕光率军出征,在龟兹城下,吕光遇到了龟兹国王的70万西域联军。
史书记载了这场战斗的结果,吕光取得了胜利,当他率军进入龟兹时,龟兹王宫的奢华壮丽让他大吃一惊,吕光甚至让部下模仿《阿房宫赋》的体例,写了一篇《龟兹宫赋》,以此来讽刺战败的龟兹国王。
专家介绍说:他在回去的时候,有骆驼两万余头,外国的珠宝、还有骏马万余匹,他拿走了,肯定龟兹很富的。
皮朗古城曾经是唐代龟兹都城的所在地,在古人的记载中,龟兹不但以王宫壮丽而著称,它的佛教寺院建筑也十分宏伟。
千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当年的龟兹王宫已经化为一抔黄土,那些壮观的佛寺又会在哪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