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探秘西域沙漠龟兹国,寻找佛教东渐的影子(3)

2009-07-10 09:48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在库车县城东北23公里的雀尔达格山麓,有一群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遗迹,僧房和寺院的遗迹分布其间,它就像一座连绵不绝的城市,随着起伏的山势层层

在库车县城东北23公里的雀尔达格山麓,有一群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遗迹,僧房和寺院的遗迹分布其间,它就像一座连绵不绝的城市,随着起伏的山势层层展开,人们称它为“苏巴什遗址”。经过上个世纪的考古研究,学者们认为这里曾经是一处古代龟兹的佛教寺院,遗址分为东西两部分,铜厂河水从它们中间流过,根据这种特殊的地形,人们推测它就是唐代僧人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记载过的东西昭怙厘大寺,因为音译的不同,也被人称为雀离大寺。

位于铜厂河西岸的苏巴什西区遗址,南北长700米,东西宽约200米,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高十多米的方形佛塔,它是由坚硬的生土建筑而成,登上塔顶,可以眺望苏巴什遗址的全貌。

铜厂河东岸的遗址沿河崖而筑,部分建筑因为紧邻河道,早已随洪水的冲刷和崖壁的塌陷而荡然无存,在它的南端,还保存着一组寺院遗址,遗址中部有一座雄伟的圆顶佛塔,而围绕着圆塔的这面墙上,当年曾经塑有一排排庄严精美的佛像。

今天的苏巴什已经成为一片废墟,当年的恢宏壮观和金碧辉煌随着时光的流逝烟消云散。在库车文管所买买提老人的记忆中,以前的苏巴什遗址还保留着一些当年的痕迹。琉璃砖,在雨后的苏巴什,随处可见,老人介绍说:这个琉璃砖当时很厚的,亮绿绿的,非常好看。

与内地信奉的大乘佛教不同,当时的龟兹信奉的是小乘佛教,在这个富裕的王国里,人们追求的却是当一名苦行僧。

在苏巴什西区的偏僻之处,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奇怪的建筑遗迹,走进长长的甬道,两侧是一个个幽暗狭小的洞窟,它的高矮和深度,都只能容纳一人在内盘腿打坐,这种建筑形式在内地的佛教寺院并不常见,与内地信奉的大乘佛教不同,当时的龟兹信奉的是小乘佛教。

专家介绍说:小乘是出世思想,就是离世,就是到深山里面去修炼去,脱离生活;而大乘主张入世,介入社会生活。

大乘小乘的“乘”是梵文的意译,指的是运载工具,比喻佛法能够济渡众生,就像船和车能够载人一样,大乘佛教认为佛法大慈大悲,能够普渡众生,而小乘佛教则认为佛法只能解决个人的问题,出家修行是唯一的途径。

修行者要精神高度集中,摒弃一切尘世杂念,彻底否定人生的意义,达到极端的悲观厌世。

克孜尔第118窟窟顶的壁画就表现了僧人正在修行的场面,在修行者的周围是山峰、树木和水池,画面充斥着静与动的对比,存托出修行者“心注一境”的境界。

在克孜尔石窟的壁画上,清楚地感受到小乘佛教的其他特点,无论是主室正面的佛龛、窟顶,还是四周的墙壁,描绘的对象都是佛祖释迦牟尼,只有主室门上通常绘有代表未来的弥勒菩萨,小乘佛教只承认和尊崇一佛一菩萨,即佛祖释迦牟尼和弥勒菩萨,而大乘佛教认为十世三方有无数的佛存在,佛的数量就像恒河里的沙子那样多,甚至于作恶的人只要放下屠刀,就可以立地成佛。

克孜尔第189窟就是这样一座大乘风格的石窟,在它的窟顶和四壁,就清楚地描绘着无数的佛像。

这种分歧也导致了小乘和大乘信徒看待佛祖的不同。

专家介绍说:对释伽牟尼的认识,小乘认为释伽牟尼是教主,是一个导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大乘就认为释伽牟尼是具有无限神秘的一个神了,它有很高的神通力,甚至可以分化出来很多佛神。

虔诚的小乘僧人,追寻着导师释迦牟尼的行迹,在僻静幽暗的洞窟里静坐修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就在这些小乘僧人之中,却诞生了一位大乘的高僧,他不但影响了龟兹的佛教,也改变了中原佛教的面貌。

公元4世纪初的一天,一位名叫鸠摩罗炎的印度小国宰相厌倦了做官,辞去相位来到了龟兹,后来,他与龟兹国王的妹妹结婚生子,他们的孩子起名叫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7岁那年跟随母亲出家,之后他又前往印度学习佛法,归国之后,年轻的鸠摩罗什成为举国闻名的大师,当他升堂讲经宏法的时候,龟兹国王甚至会跪在法座之下,让鸠摩罗什踩着自己的肩膀踏上讲台。

在今天的克孜尔石窟,一走进大门,人们就能看到鸠摩罗什的铜像,每一位游客几乎都会在铜像下停留,然而,历史上的鸠摩罗什与克孜尔石窟并没有关联,那么,今天的人们,为什么会给予他这么高的礼遇呢?

在鸠摩罗什生活的时代,佛教已经在中原地区广泛流行,当时人们所读的佛经都是从梵文和吐火罗文翻译而来,因为语言的隔阂,翻译后的佛经本意很难被准确表达出来,这使得当时的中原佛教出现了混乱,鸠摩罗什精通梵文和吐火罗文,他在40岁那年被前秦将军吕光带往中原,在那之后,鸠摩罗什专心致力于佛经的翻译和修订,统一了标准,结束了纷争,他使得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到佛教,将佛教从贵族的庙堂带进了普通的百姓人家。

公元413年,70岁的鸠摩罗什在中原圆寂,他再也没有回到过故乡。

当鸠摩罗什准备离开龟兹的时候,精通佛法的他能够预想到自己的将来吗?向东望去,那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和一个悠久灿烂的古老文明,在他的背后,开凿石窟的锤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徐徐拉开它的序幕。

(责任编辑:九鼎八簋)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