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探秘西域沙漠龟兹国,追忆传说中的龟兹古乐

2009-07-10 10:23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在遥远的沙漠深处,有一个失落的古城,那就是古代的龟兹古城。在古城遗址中,会有着怎样的考古发现呢?

在克孜尔的263 个石窟中,有一个石窟却被装上了防盗门,打开门进入主室可以发现,除了多层方形龛顶修缮一新外,壁画都荡然无存了……

之所以对这个窟的保护,比其它的石窟更加严密,还是因为多年前的一次发现:1973年的一天,新疆库车县文物管理所的管理员买买提尼亚孜像往常一样,在克孜尔石窟作日常的巡查。

米依提回忆说:那个时候就尼牙孜买买提这个老汉一个人,压力大得很,管着钥匙,洞窟里这里转一转看一看,有一天下雨了,第二天他就发现了一个小洞,发现了以后他就进去了。

克孜尔石窟当时已经发现并编号的石窟有263个,最早对这些石窟的研究,还是由一批外国探险家进行的,而石窟内幸存的塑像和壁画,也被外国人切走了不少。中国人自己对克孜尔的学术研究,始于1928年,当时的克孜尔历经自然和历史的沧桑,大都已经残破不堪,45年后,人们希望这个新发现的石窟会保存得完整些,更希望里面有出乎意料的内容。

当时在石窟工作的研究人员,都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争相进入其中,一看究竟。

王建林回忆说:那时候我们自己带着手电就爬进去了,那个小洞人是站不起来的,到了里边只能躬着身子,弯着腰,因为我们进去的时候,洞口手电照射进去了,第一眼的时候看到的是佛的头像,当时非常地震撼,这么好的头像!

后室主壁前安然卧着释迦牟尼涅槃像,卧像的头部和脚部已经缺损,但是其他部分都还完好,克孜尔中心石柱窟的后室主壁下,都塑有佛祖涅槃卧像,但因为自然和人为的损毁,早已不见踪影了。

这尊卧像的发现,让王建林大喜过望,他的眼睛慢慢适应了洞中的阴暗,抬头看去,后室顶上,一幅形体巨大的三身飞天壁画出现在他们眼前。

王建林回忆说:当时再往上把手电打亮以后,往上一照,这又一个震撼,看到的是三身大飞天,非常完整,而且造型非常优美,整个线条也非常流畅。

王建林的手电慢慢照过去,他发现壁画气势宏大,几乎占据了后室的全部顶部,它色彩鲜艳,经千年而不衰,由于有残存的塑像和完整的飞天壁画,新发现的石窟装上了防盗门,称为新一窟。

飞天是佛教中一种想象的飞神,每当佛讲法时,他们便凌空飞舞,奏乐散花,在敦煌493个石窟中,几乎每个石窟都绘有飞天 。

飞天的形象已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盛唐文明的代表。

那么,在佛教壁画艺术里,飞天为什么会如此倍受青睐呢?

霍旭初研究员介绍说:飞天是这样的,本来它是印度神话里面的鬼神,一个叫乾闼婆,一个叫紧那罗,因为乾闼婆有一个特点,叫做寻香,哪有好吃的、好闻的、好喝的她就来了,是这么一个神怪,但是到佛教以后,被改造了,变成给卧佛演奏音乐、烘托佛教的环境,另外一个叫紧那罗的神怪是唱歌的歌神,逐渐地改造成为一个非常美丽的在天宫中飘移,弹着乐曲跳着午,或者散着花,变成飞天的,给他做供养了。

飞天表达着佛教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在克孜尔171窟中,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形象美丽无比,这幅经典的壁画1906年被德国人切走,现藏于柏林印度民俗博物馆。

克孜尔石窟的龟兹飞天与敦煌飞天有很大不同,由于众多飞天皆由乾达婆和紧那罗这对夫妻演化而来,因而龟兹飞天有男女之别,而敦煌飞天没有性别之分。其次,龟兹飞天身体饱满健硕,他们的飞翔不是靠体量的轻盈,更多是靠动作和造型来表现,可见画师的功力不凡,而最大的不同在于,龟兹的飞天往往出现在佛祖涅槃的场景里。在克孜尔第48 窟后室的佛涅槃图里,佛祖涅槃之后,众多的飞天纷至沓来,有的抛洒鲜花和宝珠,有的弹奏乐器,他们的出现,令涅槃庄严而美好。

霍旭初研究员介绍说:涅槃是解脱了,达到一种最美好的境界,实际上就是他不在了,因为佛教讲三界,一个欲界,一个是色界,一个无色界,也就是说涅槃以后达到最高的那个层次无色界里边去了。在咱们龟兹地方,因为咱们是小乘佛教,最早出现飞天是在涅槃上。根据我掌握的资料,在印度也是这样,也是先从佛涅槃开始。

在克孜尔第38窟的墙壁上,我们可以看到14组精美的飞天,他们的面部虽然被反对偶像崇拜的异教徒所毁坏,但奏乐、跳舞的热烈气氛还依稀可感。每组飞天由一男一女两个神组成,他们的肤色一百一棕,女性飞天袒露上身,头戴花蔓,妩媚艳丽;男性飞天头披方巾,带着珠冠,他们在天宫中舞缨络,弹乐器,洒花雨,歌仙其能。这种繁复的飞天形象被称为天宫伎乐。

在100窟的主室入口上方和两壁的上端,我们可以看到51个这样的天宫伎乐形象,可惜几百年间常有牧羊人在窟中烤火,壁画已被熏得难以一一辨认了。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