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消失的闽越国:百越文化的代表(二)

2009-07-21 16:4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闽越国是福建历史上地方割据政权中时间最早最长也最为强盛的古国。闽越人既保持了福建远古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又在效法中原内地,从而创造出灿烂一时的闽越古国文化。

闽越人传承几千年的奇特习俗

闽越族民生活习俗也十分有特点。闽越位置处在浙江福建一带,水网纵横。多山多水靠海。据史记考证,大部分由南部迁居至此,他们的头发都有明显的特点――棕红色,他们长年在深山老林狩猎,在江上捕鱼,使得他们眼睛特别深邃灵敏,又受地理环境(多水潮湿、气候温和)等因素影响,确定了他们生活的习性,以鱼、山兽、黍之类为主食。住房也有特点,多以干栏式建筑,早期为防兽防潮,在树干上搭巢,后发展为几棵树之间架层,最后成为部落,以防御自然灾害的袭击和外来的侵扰。

闽越部落的蛇图腾最能充分说明他们的文化习俗特性。蛇图腾是族民们的信仰之一,在原始社会就有了这种信仰。原始人相信各氏族分别渊源于各种特定环境的特定物类,与动物、植物或其他物种有着特殊关系,因而作为本氏族的象征和庇护者,加以崇拜和保护。

闽越部落信奉龙,认为龙即是蛇。很多族民就以蛇为标志,求得龙的保护。因为这个缘故,闽越人有着断发、文身、拔齿等习俗。

断发是闽越人对不断生长的头发采取的剪裁处理行为,本来是平常事,却在中原汉人的眼里视为奇风异俗。中原人认为身体发肤等受之于父母,不能伤毁,否则就是不孝,所以只能蓄发而不敢剪断。这是在儒家思想确立地位以后中原人才有的习俗,闽越国人显然没有受到这个影响。

文身,是在身体上刻划图案,并涂上颜色,以便留下永久的标志。

《汉书•地理志》说:“文身断发,被创流血,至难矣,然越为之,以求荣也。”闽越人为什么喜欢文身呢?古代越族的文身,是一种以龙蛇一类水族为图腾的遗俗。上古时代各图腾部落所属的人们在成年时必举行一种保证永远不失信于图腾的荣誉仪式,而文身就是这个仪式中的一个程序。最初,闽越人人们文身,使自己与蛟龙相似,以求避免蚊龙的侵害。渐渐地,由于尽量将自己装成像蛟龙的样子,他们逐渐相信蛟龙就是自己的保护神,是自己的祖先,这样就产生了图腾观念,承认蛟龙是自己的图腾。从此文身带上了神秘的意味,人们沿袭这种习俗已不再是为了蒙蔽蚊龙,而主要是藉助这种图腾威灵的保佑庇护。直到最后,图腾的意义就渐渐地淡薄了,但文身的习俗却保留了下来。

拔齿是闽越人的另一个独特习俗。在缺少麻醉条件的古代,人为地将牙齿拔掉,无疑要忍受剧烈的痛苦。所以,发展到后来,不闽越人就以“饰齿”代替拔齿。

拔齿也就是拔牙,又称 “凿齿”。是世界各地许多民族都流行的一种风俗。闽越也有这种习俗。据《太平寰宇记》载:“有俚人,皆为乌浒……女既嫁,便缺去前齿”;“悉是雕题凿齿,画面人身。”拔牙风俗的意义很复杂,目前还没有一致的说法。《博物志》说:“既长,拔去上齿牙各一,以其身饰。”意思是说,闽越人把拔齿作为成年仪式中的一道程序。《黔书》说:“女子将嫁,必折其二齿,恐防害夫家也。”也就是说,闽越女子出嫁之前,必须拔掉两颗牙(大约是犬齿),以免妨害夫家。《云南志略》则说:“男子十四、五,则左右击青两齿,然后婚娶。”这显然属于婚姻拔牙。《炎缴纪闻》又说:“父母之死,则子妇各折二齿投棺中,以赠水决。”父母死了,儿子儿媳必须各折两颗牙放进棺中陪葬。如果这些说法都是正确的,那么,每个闽越国人要拔掉5~7颗牙齿。这将严重影响进食、说话,应该是不可能的。其中也许只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也许都不正确。实情有待进一步研究。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