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海门口遗址:剑湖之畔的滇文化遗迹(一)(3)

2009-08-01 10:02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下部木桩的密集与上部构件的稀少,形成了及其不成比例的反差,这是海门口遗址考古工作的难点,同时,也是海门口遗址有别于其它遗址地的最大亮点之

下部木桩的密集与上部构件的稀少,形成了及其不成比例的反差,这是海门口遗址考古工作的难点,同时,也是海门口遗址有别于其它遗址地的最大亮点之一。

由于海门口遗址地处海尾河的西岸,地下的这些木桩始终都处于被水浸泡的湿润环境之中,而得以完好地保存。在所开挖的探方中,地下水还大量地渗透出来,以至于不得不用抽水机不停地排水。

对于已经发掘出来的木桩,也需要缠上草绳,不停地浇水来保护。姑且暂时抛开远古时代的人们在这里钉下这些木桩时,这片地方是在水下,还是沼泽、陆地,就眼前所看到的情况,这是一片富含地下水的软地基,为此,对于海门口遗址为什么出现如此密集的木桩,又有了不同的看法。

原国家文物副局长黄景略介绍:如果说纯粹是个干栏式建筑,它用不了这么大的木桩,这里的大柱子有些都有故宫的柱子那么大、那么粗的。

打桩进行地基处理的看法,并没有否定这些直立桩柱与建筑相关的推论,反而对于弄清那些晚期粗大木桩密集的原因,丰富了人们对海门口遗址直立桩柱密集这一奇异现象的认识。

能不能发掘出更多与建筑有关的上部构件,找出木桩之间的相互关系,辨认出它们各自的单位,找到有力的证据来加以说明。

面对着探坑里的这四千多棵木桩,考古人员期望有更多的发现来破解眼前的谜团。

剑川县文物管理所董孟勋介绍:出土的这些木构件,有得榫口、榫头的这些构件,它可以很完整地匹配在一起。我们就可以推测,这些桩柱就是干栏式建筑的下部了,这些桩柱、这些横木的榫就是上部的建筑,这个就是典型的干栏式建筑的一个建筑形式。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严文明却认为:现在很难下一个结论,就说这些房子全部是干栏式的房屋建筑。

远古时代的人们大多选择依水而居,干栏式建筑,这一不仅可以避免潮湿,还能够防止野兽滋扰的的建筑形制,自然成为了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大部地区最为主要的一种建筑。

从考古发现看,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许多遗址中,都发现埋在地下的木桩以及底架上的横梁和木板,表明了远古时代干栏式建筑的流行。

在云南晋宁石寨山汉墓中发现的 四件青铜干栏式建筑模型,描绘了干栏式建筑的原始特征,展现出了干栏式建筑上部长脊短檐式屋顶的建造形式。充分指证了干栏式建筑这一古老的建筑形制,在云南,有着及其悠久的历史,并一直流传至今。

种种迹象和推断都表明了海门口遗址干栏式建筑的存在,然而,要做出最终令人信服的结论,就必须确立出建筑的单体形态,搞清楚房屋的大小、形状以及其它相关方面的基本特征,再现并恢复海门口遗址干栏式建筑的原貌。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张忠培介绍:只有确定了每根木桩的层位,我们再在同一层位来观察,来看这些木桩的分布,我们才可以确定、探讨哪些木桩构成一个房屋。

“可能”不久就成为了事实!探方之间的隔墚拆掉以后,这间房屋的几何形态就清晰地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这是由早期的木桩所构成的一个规则的长方形,并且,还用一组木桩将这个大的长方形分隔成了一大一小的两个长方形,进行了房屋功能区的划分。这样的形态及其分隔方式与典型的干栏式建筑的基本形制,达到了高度的吻合。

另一间由中期的直立桩柱与上部横向木构件而构成的房屋形态,也清晰地显现了出来。带有榫卯结构的直立桩柱,基本保存完整的上部横木组成的 “井”字形构架,都呈现出了干栏式建筑的主要特征,这间房屋比早期的房屋要大一些,房屋结构也显得更为复杂,似乎,还留有一道“门”,并且,在这间房屋的地层之中,还令人惊喜地发现了一些带有木骨痕迹的火烧土块。

据此可以推断:这间房屋的墙壁是参入了木骨的泥墙,并经过烧制以便使墙体变得更加的坚硬和牢固。

这两间干栏式建筑房屋单体的确定,无疑使第三次海门口考古发掘终于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然而,在这两间房屋的旁边还竖立着许许多多的木桩,就像是一个个放大了的问号和惊叹号,在考问着考古人员。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严文明介绍:现在比较明确的有两个都是长方形的,像个房子的样子。那么其它有大量的这些柱子、桩子是不是都是房子呢?而且房子是不是都是方形的呢?有没有别的形状,圆形的或者是别的形状呢,都是一个问题。

专家们对第三次海门口考古发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海门口遗址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水滨干栏式建筑聚落遗址,其规模和震撼力在世界上也甚为罕见,为研究中国史前的聚落类型提供了宝贵的实例。”

干栏式建筑主要用于人类的居所,较少的一部分也用于贮藏粮食等物品,“聚落”,则泛指人群聚居的地方, 海门口聚落遗址目前所发掘揭露出来的是远古时代的人们生活居住的一个场所,那么,在这样一个人们生活居住的一个场所,一间人们生活居住的房屋的下面,一根房屋的木桩却钉住了一具骨骸,这又该如何来解答呢?

这也是在世界上也甚为罕见的一个奇异现象,这个孤魂仍旧没能找到属于他自己的归属,成为了一个始终挥之不去,也无法回避的幽灵,在海门口遗址的上空孤独地飘荡着。

(责任编辑:洛阳铲)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