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中医养生 > 养生常识 >

气的功能:气者,人之根本也(3)

2009-05-15 16:40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1.气能摄血,约束血液,使之循行于脉中,而不致于逸出脉外。 2.气能摄津,约束汗液、尿液、唾液、胃肠液等,调控其分泌量或排泄量,防止其异常丢

1.气能摄血,约束血液,使之循行于脉中,而不致于逸出脉外。

2.气能摄津,约束汗液、尿液、唾液、胃肠液等,调控其分泌量或排泄量,防止其异常丢失。

3.固摄精液,使之不因妄动而频繁遗泄。

4.固摄脏腑经络之气,使之不过于耗失,以维持脏腑经络的正常功能活动。气的固摄作用实际上是通过脏腑经络的作用而实现的。

固与散、泄、脱相对。气的固摄作用减退,必将导致机体阴阳、气血、精神、津液的耗散、遗泄、脱失。其病轻者为散,为泄,重者为脱。凡汗出亡阳,精滑不禁,泄痢不止,大便不固,小便自遗,久嗽亡津,归于气脱;凡下血不止,崩中暴下,诸大亡血,归于血脱。

而黄宫绣则认为“阳旺者阴必竭,故脱多在于阴。阴盛者阳必衰,故脱多在于阳”(《本草求真》)。张景岳则将脱泄责之于肺、肾,“在上者在表者皆宜固气,气主在肺也;在下者在里者皆宜固精,精主在肾也”(《景岳全书·新方八阵略引》)。散者收之,涩可去脱。久嗽为喘,而气泄于上,则固其肺;久遗成淋,精滑不止,则固其肾;小便不禁,则固其膀胱;大便不禁,则固其肠;汗泄不止,则固其皮毛;血泄不止,则固其营卫;大虚大脱,又当补而固之。

(五)营养作用

气的营养作用,指气为机体脏腑功能活动提供营养物质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人以水谷为本,水谷精微为化生气血的主要物质基础。气血是维持全身脏腑经络机能的基本物质。因此说,水谷精气为全身提供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其二,气通过卫气以温养肌肉、筋骨、皮肤、腠理。所谓“卫气者,本于命门,达于三焦,以温肌肉、筋骨、皮肤”《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熏于肓膜,散于胸腹”(《医旨绪余·宗气营气卫气》)。通过营气化生血液,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故曰:“营者水谷之精,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人于脉也……灌溉一身”(《妇人良方·调经门》),“人于经隧,达脏腑,昼夜营周不休”(《医旨绪余·宗气营气卫气》)。其三,气通过经络之气,起到输送营养,濡养脏腑经络的作用。故曰:“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灵枢·脉度》)。

(六)气化作用

气化,在不同的学术领域有不同的含义。在中国古代哲学上,气化是气的运动变化,即阴阳之气的变化,泛指自然界一切物质形态的一切形式的变化。在中医学上,气化的含义有二:

1.气化指自然界六气的变化。“岁候,其不及太过,而上应五星。……承天而行之,故无妄动,无不应也。卒然而动者,气之交变也,其不应焉。故曰:应常不应卒。此之谓也。帝曰:其应奈何?岐伯曰:各从其气化也”(《素问·气交变大论》)。“少阴司天为热化,在泉为苦化,不司气化,居气为灼化”(《素问·至真要大论》)。

2.气化泛指人体内气的运行变化。气化是在气的作用下,脏腑的功能活动,精气血津液等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化生,以及物质与功能之间的转化,包括了体内物质的新陈代谢,以及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等过程。气化的过程包括形化、气化及形气转化。在这一过程中,既有有形物质向气的转化,如食物经脾胃腐熟运化之后化为营气,又有气向有形物质的转化,如营气在心肺的作用下而化为血液。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气化作用的机体。阳化气,阴成形。阳主动,阴主静。阴阳动静的相互作用是气化作用的根源。要言之,人体的生命活动全恃气化,气化是生命活动的本质所在。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