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彝族习俗】布拖彝族片刻不离头饰,帽子一生脱不得

2009-04-12 15:5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秋丽
布拖彝族女人都要戴头饰,要么是“哈帕”、要么是“俄硕”、最多的是呢子帽。生活中,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彝族男子的“天菩萨”儿戏不得、彝族女子的帽子脱不得。

布拖彝族女人都要戴头饰,要么是“哈帕”、要么是“俄硕”、最多的是呢子帽。

最古老的帽子——俄硕

布拖彝族女人最早的头饰是“俄硕”,传说是远古时候的神——支格阿鲁为了报复一名睿智的女子而强加于中年女子的。

传说,远古时候的一天,支格阿鲁骑着马在人间闲逛,看见田里有一位中年男子正挥汗如雨地在挖地,便上前戏问道:“这位哥们儿,我看你挖得如此认真、卖力,你可记得,今天共挖了几锄头?”憨厚的男子无言以对,只好傻傻地呆站在那里。看到这位没事找茬的陌生人捉弄自己的丈夫,在一旁放猪、带孩子的妻子火了,她反问道:“这位大哥,你骑马而来,可记得,一路上,你的马共踩了多少马蹄印;你与爱马形影不离,你可知道,你爱马的尾巴上长了多少根毛啊?”正为男子被自己愚弄而暗自开心的支格阿鲁,做梦也想不到人间的女子竟然如此聪慧,问得自己哑口无言。下不来台的支格阿鲁愤怒了,他用自己的神力,变了一顶倒圆锥形的头饰扣在女子的头上,并诅咒道:“此圆为界、困住你的才思与智慧,从此以后,愚钝的女子健康长寿、睿智的女子无福无寿。”布拖女子最早的头饰——“俄硕”就这么诞生了。

有了“俄硕”以后,披头散发渐渐被认为是一种不雅的行为,尤其是新娘出嫁的时候,人们都认为应该有一样头饰。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资料的富足,姑娘们也开始打扮自己。但当时,被支格阿鲁扣上“俄硕”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年轻姑娘不敢乱戴“俄硕”,怎么办呢?经过长期的摸索,年轻姑娘的专用头饰——“哈帕”被爱美的姑娘们发明出来。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