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雕版印刷:千年文化的传播始端(二)(3)

2009-08-03 11:32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几乎在同一时期,另外一种图形转印技术,也显示出成熟的雕刻技巧,而且这种实用图形转印技术一直延续到今天,渗透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是印

几乎在同一时期,另外一种图形转印技术,也显示出成熟的雕刻技巧,而且这种实用图形转印技术一直延续到今天,渗透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是印章。

雕刻印版的主要工具就是刻刀,由硬度很高的钢材制成。现代刻工大都根据自己的用刀习惯,由钢锯条磨制而成的。由于工匠们都是以握拳的方式来握住刻刀的,因此,这种刀又被称为拳刀。

写样的纸反贴在木板上,出现清晰的反印字体。工人们就用刻刀,剔出纸上空白的部分,将有墨迹的部分保留下来,就成为了反刻的雕版。

如何能保证刻出来的字体和写样的字体完全一致呢?这就需要工人们熟练的手法。他们先用刻刀,刻去字的左侧。这个步骤,叫做发刀。

发刀完毕,工人们将木板翻转过来,上挑刀尖,在字头向下的情况下,将字的左侧空白处挑去。这种技法,被称为挑刀。

如果木板本身有疤痕或虫蛀,或者刻印错误,就需要“修版”。工人们会另取木料,填补错误之处,重新进行雕刻。通常一名熟练的刻工,每天可以刻出100个字。

在雕版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印刷了。印刷使用的工具,是用棕榈制成。这种叫做棕帚,是用来给版片刷墨的。

刷墨是一个极其微妙的动作,要靠印刷工心与手的特殊感觉,因为手轻了,上墨不容易均匀,手重了将会对版片造成损伤,印数就会减少。

刷好墨后,需要将纸张铺在版片上,接着就用棕擦在上面反复刷印。这种操作,手法比刷墨时要重,这样就将吸入木版中的墨,充分挤压在纸张上,浮现出墨迹。

在这样不停地刷和印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新的名词——印刷。

凭借工人们娴熟的手艺,广陵古籍刻印社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产流水线。1962年,广陵古籍刻印社迁至扬州西南郊的高旻寺。

在这座康熙皇帝御笔题写寺名的寺院里,广陵古籍刻印社迎来了一个繁盛的时期。

每天有上万页书在这里印刷,每年有七万册古籍书本在这里装订成册。这些具有大量学术研究价值的雕版印刷线装书,源源不断地向中国各大高校和图书馆发行。

就在这时,一场意外打破了这个美好的景象。1966年,广陵刻印社被强令停工。雕版印刷突然被宣布为封建社会的传播工具,刻印社所有的工人都被遣散,所有的版片被封存了起来。

这里是广陵刻印社存放版片的版库。在1966年以后的几年时间里,这里的版片都被当作废物四处丢弃,甚至被人拿来当作柴火焚烧。

存放在高旻寺的版片,也没有逃过这场劫难。它们被随意丢弃在方丈室之外的破屋内,遭到了严重的水蚀和虫蛀。

1972年,一位《人民日报》的记者在扬州采访期间,了解到雕版遭受破坏的情况。他立刻撰文在内参上披露了这件事,结果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重视,马上派专人抢救扬州的雕版版片。

几乎遭受灭顶之灾的广陵古籍刻印社,于1978年搬迁到了扬州凤凰桥畔,重新恢复了生产。这一时期,广陵古籍刻印社的线装书开始对海外大量发行。自复社以来,刻印社印制的书籍达到40多万册。其中木版古籍90种,每一种的印数都在200部左右。

为了保护雕版印刷的传统技艺,广陵古籍刻印社成立了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仍然秉承着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延续着这种中国最古老的雕版印刷技术。

陈义时是中国唯一一个可以被称为雕版类高级工艺美术师的人。他在广陵古籍刻印社工作期间,雕印了《北平笺谱》、《欠伸稿》、《毛泽东诗词》、《里堂道听录》等书籍。

2005年,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建立,广陵古籍刻印社的古版片,被当作文物存入博物馆,再也无法印刷书籍。

2008年,广陵古籍刻印社向联合国提出申请,将雕版印刷技艺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现在,广陵古籍刻印社有103名职工,其中48人已经退休,正式在职的只有55人。

每印刷一页书,都要经过近30个人的手,印刷、分页、折页、装订。

如今,陈义时退休在家,仍然在从事雕版工作。

他每天刻60个字,或者一个月刻一幅图。

陈义时的女儿开始向父亲学习雕版技艺。

陈恒和,扬州陈恒和书林创始人,刊刻《扬州丛刻》,1937年病逝。

陈履恒,陈恒和之子,参与创建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1981年病逝。

周光培,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第一任经理,一个人挽救了十多万古版片的命运,现已退休。

刘向东,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前任社长,现任扬州市图书馆馆长,专于雕版印刷史研究。

陈义时,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刻工,中国唯一的雕版印刷技艺传承大师,现已退休。

芮名扬: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写样工,现被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返聘。

李江民: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印刷工,是刻印社唯一一个能印制饾版彩画的人。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