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板面保护的好,最多可以印一千张。然而关于伞面的图案,虽然样式繁多,但即使是最复杂的图案最多也只能套用红、黑、绿、蓝四种颜色,这是目前还无法改进的。
板面在每天不用的时候还要涂上酱油、松香、油胶,来保持板面的湿润。用最简单的材料依据最基础的化学原理,从而达到最实用的效果。将印好的花纸根据图案的顺序排好后,就差不多可以进行糊伞了,在兑色之前,胶水中先要兑入一定比例的豆浆,这样是为了在糊伞的过程中,保持伞面的平整与光滑。据说,早先兑入的是鲜桐子外壳浸泡之后制成的柿油。由于两者的功效相差不大,所以现在改用了制作更为方便的豆浆。
糊伞是油纸伞的制作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整个伞的纸面贴得是否干净漂亮都要看工匠们的巧手了,纸和竹子的粘合,胶水上得厚薄,都会直接影响到最后伞的成型。
根据南宋的《玉屑》这本书上记载,早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期,鲁班的妻子云氏就利用了竹子的韧性,发明出了世界上第一把雨伞。
传说鲁班的妻子云氏也是一位巧匠,她常常看到鲁班在野外作业的时候被风吹雨淋,非常辛苦,于是受启发于路边可以避雨的亭子,她把竹子劈成细条,在细条外蒙上兽皮,样子很像“亭子”,而且收张自如。
雨伞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化后流传到了今天,然而,它的最基础原理却始终没有改变。
在一把伞糊好之后,也许我们会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此重要的一个工序,其实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最主要就是对工匠们的认真与耐心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