晾伞是比较耗时的一道工序,需要阴干,阳光不能直射,这主要是因为阳光的直射会导致伞面的开裂,以及伞面图案颜色的减弱,同时,这样被阴干的胶水,可以比较均匀的附着在伞纸上。像今天这样的好天气,至少也要一天的时间才能晾干。
毕师傅手里拿的这个像竹刀一样的工具叫扎签,他不停的用扎签插入到伞面折叠的缝隙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伞面的粘连。
晾干后的纸伞还需要再进入烤箱烘烤,按照要求,炉子的温度一般要控制在七八十度,然而,对于温度的控制,这里并没有借助科学的仪器,而是全靠工匠们长年积累的经验来判断。炉火将水泥地板烤热,水泥地板的热量再传递到烤箱内将纸伞烘干。那么,在经过了晾干后的纸伞为什么还要进入烤箱进行烘烤呢?
从毕师傅那我们了解到,这个烤箱的作用就是使纸伞能够更快的定型,达到收撑自然的效果,像这样的烘烤需要一天的时间。
油纸伞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到了唐代就已经开始被广泛的流传到了国外。
我们今天看到的日本传统舞蹈中所使用的唐伞,就是从我国唐代的油纸伞中演变出来的。
红色是我们国家的传统颜色,代表着富贵与吉祥,因此,红色伞面的油纸伞历来都是最为畅销的,而有人曾经作过统计,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全国使用的红色雨具油纸伞中,有三分之二来自泸洲。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泸洲油纸伞如此的畅销呢?
据说在太平天国的时候,有一个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的男人,自乐山大渡河的上游乘船而下,他的背上背着一把红伞,上面现出“羽翼王府”四个字,伞被打开后字就没有了,但在红伞的伞面上却印有“泸州制”的图章。当时在船上有人看到后,觉得羽翼王府是“翼王府”三字,怀疑他就是翼王石达开,上岸后便匆忙前去报告官府,但等到衙役前来追捕的时候,石达开早已不见踪迹了。
从此之后,泸州红伞便成为了保佑好人一生平安、化凶为吉的吉祥之物,人们争相购买泸州红伞,或自己使用,或馈赠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