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安溪铁观音的发源地和主产区。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这里长年朝雾夕岚、温和湿润、峰峦竞秀、泉甘土赤,是个得天独厚的茶区,长久以来逐渐形成了茶山如海,绿浪起伏的秀丽景色。
魏月德是安溪铁观音手工制作技艺的第九代传人,正是有了这种流传了上百年的手工制作技艺,才使铁观音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名茶之一。
开工前要“三杯清茶敬观音”是先祖魏荫传下的老规矩,也是我们今天追寻铁观音起源的线索与脉络。
关于铁观音的起源,在安溪民间乃至福建省内有许多种,而流传最广泛的是关于魏荫的传说。
相传,清雍正三年前后,住在西坪尧阳的老茶农魏荫勤于种茶,又信奉观音,每日早晚必在观音像前敬奉清茶三杯。有一天晚上,魏荫在熟睡中梦见自己在石缝中发现一株茶树,它枝壮叶茂,芬芳诱人,正想探身采摘,突然传来一阵狗吠声,把一场好梦扰醒。第二天清晨,魏荫循梦中途径寻觅,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间,发现一株茶树。他喜出望外,遂将茶树移植在家中的一口破铁鼎里,悉心培育。茶树经数年的繁殖,株株茁壮,果然茶质特异,香韵非凡。一天,有位私塾先生饮了此茶,便惊奇地问:“这是什么茶?”魏荫就把经过告诉了他,先生听后说:此茶乃观音托梦所获,应称‘铁观音’。魏荫听后,连声叫好。
从此,魏荫被认为是铁观音母树的发现者,同时也成为铁观音制作技艺的创始人之一。
做手工茶是很讲究的,需要“天、地、人”三者合一。即需要良好的地理条件、晴朗中温的气候条件以及日照温和的天气环境,还需要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加工师傅才能生产出好茶来。而魏月德做茶就一定要选择今天这种天气,否则他是绝对不会动手的。
这些茶青是魏月德下午2点刚刚从海拔1000米的坐东朝西的山坡上采来的,保证是“三叶一芽”的上好品质。对于铁观音的采摘时间有严格的规定,必须在每日露水干后方可开始采摘,所采的鲜叶称为“午青”。这段时间茶树的光合作用最为活跃,茶叶中氨基酸含量最多,水分含量也相对较少,成茶品质最好。
在采摘过程中,采下的茶梢不能大把握于手中,以防损伤芽叶。有经验的茶农会把采下的鲜叶蓬松地放入茶篓和茶袋中。而采下的茶,也要及时运往加工地进行摊晾。
今天,老魏请来了家族中另一位制茶高手——堂兄魏双全作帮手,他俩在一起合作已经超过30年了。
做茶讲的是感觉和悟性。在这道看似简单的“晒青”和“凉青”的过程中,老魏仅凭手指就能感觉出茶青的细微变化,并根据茶青的“走水”程度决定下一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