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芜湖铁画: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2009-08-08 10:49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芜湖铁画于2005年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诞生三百多年来,它的发展几经沉浮。

在人民大会堂,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国政要和贵宾的大厅,陈设着一面巨幅铁画《迎客松》,看上去挺拔伟岸,苍劲古朴,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

铁画是怎样打造的?铁画为什么诞生在安徽芜湖?为什么它会得到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厚爱呢?在它的背后,究竟蕴含着一种什么样的艺术魅力和民族精神,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的东南部,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浩浩长江自城西南向东北缓缓流过。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处水陆畅通、经济繁荣的江南重镇。

自西周至唐宋时期,芜湖地区的铜矿开采和冶炼规模宏大,技术先进,为古代中国的三大铜矿基地之一。明清时期,民间素有打铁锻钢的传统,所谓“铁到芜湖自成钢”。风格独特的铁画艺术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孕育而生的。

铁画的历史说来已有300多年,它并非出自著名大画家之手,而是像“泥人张”、“面人郎”一样,地地道道从民间手工艺中蕴育升华的。

清康熙年间,芜湖有一个普通铁匠,叫汤天池。他生活贫寒,经常打制一些简单的铁花出售以维持生计。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汤天池每天向国画大师肖尺木偷学绘画技巧,结果被发现。这个地位低下的铁匠的诚意感动一代国画大师,肖尺木悉心指导汤天池关于国画的绘画技巧和构图法。二人亲密合作,相互砥砺,终于创造出传统国画艺术与锻铁技艺奇妙融合的铁画。

铁画诞生后,得到许多人的青睐,但仿作者很多,水平良莠不齐,以至于被视作一种坊间手艺而地位不高。汤天池之后,又出现一位奇人梁在邦,原来是一位能诗善画的文人,他放弃科举仕途而倾心于铁画。难能可贵的是他“以铁当墨,以锤为笔”,将文人意趣融入铁画,使铁画走入高雅艺术的殿堂。他的铁画虽然笔画寥寥,却形神兼备,栩栩然富于意境,一时被誉为绝技,有钱的达官显贵纷纷以高价争购。铁画得以进入上流社会,甚至贡奉皇宫。梁在邦“以文锻画”,堪称铁画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铁画创作前一般会有画稿,但不是所有画稿皆适合铁画。铁画的出现与当时兴起的新安画派有密切关系。

他叫肖尺木,是新安画派的著名画家。安徽芜湖人。当年,汤天池正是得到他的悉心指点才独创出铁画艺术。

明末清初之际,在徽州区域聚集了像肖尺木这样的一批不与清朝合作的明代遗民文士画家。他们隐居黄山,善用笔墨,借景抒情,提倡画家的人品和气节,绘画风格一反柔媚甜俗、奢靡华贵之气,开创了一代简淡高古、秀逸清雅之风,具有鲜明的士人格调,在十七世纪的中国画坛独放异彩。

新安画派提倡师法自然,笔下多是峻岭奇松、悬崖峭石、清流寒士。画家擅长运用线条来状物抒情。线条简约而遒劲有力。这种画风正适合铁画来表现。

很多画家在那个时候,在文人画高度发展成熟的状况下,那么这个就更加注重什么,更加注重用线。新安画派也好,画派也好,都是很注重用线的。这种丰富的线的表现力,使得这个铁画艺术的产生,有了它的前提。铁画是通过铁来锻造出一种线的这种力量的美感,这种造型的方法,和新安画派也好,跟画派也好,或者跟文人画也好,它是就是说无形中是相通的。

最重要的是,新安画派所强调的鄙视权贵,拒绝同流合污,坚忍不拔、独善其身的文化风骨和精神气节,在铁画上得到更好的表达。

铁画诞生之后,走过了三百多年的坎坷岁月。新中国成立之际,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近乎灭绝。新中国努力发掘和发扬光大民间传统艺术,芜湖有关部门多方查找铁画传人,终于找到年近花甲的老艺人储炎庆。

储炎庆早年打铁学徒出身,拜师学习铁画,是当时幸存的唯一铁画高手。虽然有二十多年未操旧业,但在新形势的感召下,他决心使这门濒临失传的艺术恢复青春。

芜湖市手工业局帮助储炎庆组建了铁画恢复组,筹办设备和原材料。储炎庆在自家小院内砌起红炉,架起铁砧,带领仔细挑选出来有潜力的年轻徒弟们,开始试制铁画。

这是铁画恢复组打制出来的第一代作品。从这些铁画中可以看出,它们仍然带有浓厚的传统韵味。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铁画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政治的烙印。反映群众生活,讴歌英雄人物是这个时期最主要的题材。虽然过于强调政治,但铁画拓宽了表现内容,在人物造型上进行了许多尝试。成功地使现代人物和传统山水花鸟虫鱼一样,成为了铁画题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幅松鹰图是储炎庆率弟子于一九五八年创制的一幅杰作。苍鹰兀立古松,雄视猎物,展翅欲飞。整个画面构图充满张力。最令人叫绝的是:在不同的光线、不同的角度下,鹰眼神态毕现,栩栩如生。

这幅《松鹰图》参加了一九五九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及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并获得金奖,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在今天的铁画博物馆内,保存着半个多世纪以来储炎庆及其传人锻制的大量铁画精品,让人叹为观止。这里堪称铁画艺术的宝库。然而,有一件最重要最知名的铁画作品却不在其中。

一九五九年,为了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庆祝北京十大建筑之一的人民大会堂的落成典礼,芜湖铁画界承接了一个光荣的任务,制作一幅前无古人的巨型铁画作为人民大会堂的陈设品。对于当时的芜湖铁画界来说,这是意义极其重大的政治任务,需要调集全部力量,既要确保最高艺术水准,又要恢宏大气,体现新时代新气象。经过慎重的思考,人们确定以黄山著名的迎客松作为铁画的题材。

迎客松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一个精神,因为我们中华民族万里长城,它也有一种精神,咱们迎客松也是一个精神。再说我们是铁打的迎客松,就是这个万古长青,也象征着我们祖国的万古长青。再说中国人里礼上好客,所以迎客松寓意很好。它那长长的柏板就像人伸出来一双手,所以这个寓意很好。再说也是我们黄山的一绝,再用铁画的一绝,这样就更加提高了它的品位。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