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芜湖铁画: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3)

2009-08-08 10:49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小女孩十几岁,来学铁画,再说那时候虽然觉得这画很美,但是真正去做,也看到了我父亲的操作过程。所以这个不愿意去干,成天就跟铁打交道。也没有

小女孩十几岁,来学铁画,再说那时候虽然觉得这画很美,但是真正去做,也看到了我父亲的操作过程。所以这个不愿意去干,成天就跟铁打交道。也没有那个力量来干,所以很不情愿,但是被强迫被拉进了这个行当。以后呢,从不愿意,慢慢的默认了。从默认了就开始接受了,从接受了就开始慢慢喜欢上了。从喜欢上了现在就离不开了。

储金霞学习铁画,打破了过去铁画传男不传女的习俗。这一打就是五十多年。今天,六十五岁高龄的她仍然锻打不停,视铁画为自己的生命。储金霞几乎亲历了所有著名铁画的制作。在长期的钻研实践中,她的技艺日臻完美。锻、锉、焊、接等技术运用得炉火纯青。

铁为脊骨画为魂。这两句话如果让一幅作品人达到这个是很难很难的。因为你既要表达你铁的那种感觉,又要表达画的意韵,神韵,所以这很难。所以我们就觉得我们铁画它是采取了很多其它工艺门类的手段,它也有剪纸的手法,它有时候要剪。它有时候也有浮雕,有半浮雕,甚至有圆雕。

储金霞的花鸟、人物制作技艺功底深厚,画面层次感丰富,人物刻画传神。初看墨色淋漓,具有国画的神韵,细看飞丝走线,铁骨铮铮,锤痕斑斑,具有雕塑般的立体美。

经过艺术家的巧手打造,可谓顽铁生辉,令人慨叹。铁画成为人们观赏、装饰、收藏的佳品。

储金霞勇于创新。她不局限于铁画的黑白两色,而创造出彩色的铁画。她独创的“淬火”技法使一块铁能分五色,在保留传统国画韵味的基础上,添加色彩和层次,十分难能可贵。

这两幅画,有着根本的区别。虽然它的题材上不一样。但是在色彩上也有很大的区别。这幅马我们是利用了传统的方式,来表达它的层次。就是黑白分分明,这一幅画我们是通过了一些淬火的手法,把它分成浓淡,色彩出来。你看在这个高光点的部位,它颜色就比较淡,在这个阴阳,它有阴阳,它在阴部这个部位,它的颜色就比较浓。还有呢,我们也运用了一些淡雅的色彩做了一些点缀。其实这个就是丰富了这个画面的内容。这个是浓墨,这个是淡墨对吧。这样子一看,就是有一种国画的意境了,就更为明显。所以这种画,在市场上很受亲睐,很受欢迎。

2002年,退休后的储金霞创立了储氏铁画工艺品有限公司。虽然已经年近古稀,但她浑身却充满活力。为了芜湖铁画的继承和创新,为了将芜湖铁画更好地推向市场、推向世界,她仍然忘我地工作在第一线。

铁画从最初的诞生,就体现出一个特点,它是铁画艺人和画家联袂创作的产物。储金霞尊重画家,始终和画家交流探讨铁画的艺术规律,从中汲取有益的见解。在她身边有一批安徽甚至全国知名的画家。耿明,就是这样一位颇有建树的画家。他是安徽省美协副主席,现代新安画派的领军人物。

身在芜湖,耿明关注并熟悉铁画。但真正使他与铁画结缘的,却是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这件盛事。当时安徽决定向香港特区赠送一幅代表徽风徽韵的大型铁画,特地向全国征集画稿。耿明构思的“霞蔚千秋”最终脱颖胜出。

给这幅画的构思是以黄山,安徽黄山作为主题,这个黄山上面就突出的是黄山的迎客松。画面的构成上另一部分是香港,香港就是从维多利亚港这边看过去的香港的景象,这个景象它有典型的特征。所以把安徽的黄山的典型特征和香港的这个建筑的这种典型特征。把它合成一幅画。这个画的意思就是全国人民安徽人民,都期盼着香港的回归,欢迎着香港的回归。而香港的六百万人民同胞,也是热切的期盼着回到祖国的怀抱。

耿明和芜湖工艺美术厂的铁画艺人们,奋战一个月,锻打出五万根松针,四千八百块树片,经过连接,终于将重达三百公斤的气势宏伟的《霞蔚千秋》巨幅铁画赶制成功。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大典上,它作为安徽人民的贺礼,献给香港特区政府。

这是继上世纪六十年代人民大会堂“迎客松”之后又一件载入史册的铁画巨制。 

芜湖铁画于2005年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诞生三百多年来,它的发展几经沉浮。进入新世纪,张家康、储金霞等铁画大师,和耿明这样关心铁画的著名画家,为芜湖铁画支撑起一片天。但铁画的继承和创新,仍然期待更多的后起之秀。红炉守望,薪火传扬,人们希望被誉为“中华一绝”的铁画艺术能够永葆青春。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