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制出的黎族文明
黎族手工艺制陶工艺流程非常复杂:第一步,选取粘性泥土,放在阳光下晒干;第二步,将晒干后的泥土舂碎,用米筛筛5至7次成泥粉;第三步,用水调匀细泥粉拌成泥团,水与泥粉的比例约为1:2。水多或少都不行,需恰到好处,这一步是制作陶器的关键;第四步,制陶皿。先捣泥直至完全均匀后,将泥团铺成薄饼状做器底,并移到一个倒扣的粗孔竹筛上,然后用螺壳和小木拍等工具,将陶坯做成各种生活用具,如碗、钵、锅、罐、盆、蒸酒器、水缸等。制作好的陶坯置晒6至8天完全晾晒干后,才择日烧陶。
为使烧陶过程顺利,按黎族传统习俗,点火烧陶之前,要由年长的和有技术的妇女祈祷和赶“鬼”。一青年男子接着钻木取火,再由一位老年妇女接过火种点燃柴架底的易燃物。当木柴烧成炭时,妇女们便从四面八方把一堆干稻草扔向正燃烧的陶器上面,加助火力。稻草烧完后,陶器上形成厚厚的火灰,这时火渐渐由表入里,持续着小火状态。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烧制,方可小心翼翼地从火堆里慢慢挑出烧好的陶器。为了增加陶器的坚硬度,黎族妇女立刻用一种黎语叫“塞柴涯”的植物树皮捣烂后,取其汁液与一种叫“柴构仁”的植物放在一起浸泡,并用树叶淋在刚出火的陶器上,使之起到加固作用。经过淬火后的陶器马上变声,陶器即制作成功。
渐行渐远的制陶文明
传承久远历史的黎族制陶术,其生命力之强让人喟叹,它犹如一部“活历史”,真实地再现着古时黎族特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民族特征。然而时过境迁,流传了数千载的黎家制陶术,在和现代文明的交错融合中,早已显出疲态及溃退态势。与此同时,许多黎族少女也正在疏远黎族制陶术。就保突村而言,该村绝大多数黎族村民如今都用上了铝制锅,但这些家庭仍保留有釜、罐、蒸酒器、酒瓮之类的土陶器,且这些陶器大多是自产自用。
制作陶瓷器底
搓泥条
泥条盘筑后再用竹板把器壁修平
再给陶器加上手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