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藏族热巴舞】热情洋溢的高原吉普赛舞

2009-10-07 09:2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水瓶座
热巴舞是由藏族“热巴”艺人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是藏族古代灿烂文化艺术中的奇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热巴舞是由藏族“热巴”艺人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热巴是一种由卖艺为生的流浪艺人班子(一般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组成)表演的,以铃鼓为主,融说唱、谐(歌舞)、杂技、气功、热巴剧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有一套相对固定的程序,由12个节目组成,全套演出需要5个小时。

“热巴”过去是专业民间艺人卖艺求生的一种技巧和难度很大的舞蹈。热巴队的组成一般以家族为核心,或几家人合作组队,多者20人,少者4、5人,都是能歌善舞又各怀绝技之人。有弦子(二胡)、鼓、铃铛等乐器伴奏。整场演出完整严谨,其中戏剧及体育内容丰富且有寓意。是一种很有健身作用的民族民间体育舞蹈。“热巴”流传在西藏东部的昌都、工布一带和云南、四川、青海玉树藏区,其高超的表演技艺和完美的艺术风格享誉国内外。

据史料记载热巴起源于公元十一世纪,由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所创建。热巴的前身是西藏原始宗教“笨”教的“巫术”和“图腾舞”。它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独特的风格、高超的技巧、风趣的道白和奇特的面具,又吸收了古象雄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的精髓,从而成为藏族古代灿烂文化艺术中的奇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热巴舞共分12段,每跳一段前先念一段词,大意是颂扬天地日月、山川河流、菩萨等。所演节目最少不能少于九个节目:《颂天地,拜四方》、《太阳、月亮、星星》、《鼓声传扬,四方平安》、《神佛与我们同歌舞》、《吉友、迷拉师徒斗法》、《乌鸦吹大话》、《吉友,迷拉下神山》、《英雄尼布里战胜恶魔独尼阿巴》、《送神佛、贵宾》。

热巴中的舞蹈,为了吸引观众,讲究舞姿的优美,编排难度高的动作,像古代的百戏带有杂技、武术等艺技。舞时,男女人数相等,由领舞人扮主要角色。在铃鼓声中,通过跳、转、翻动作,圆好场地,招来观众,然后男女演员上场。表演中,男摇铜铃女敲,伴随着鼓点,应节奏而舞。舞者腰间短裙状的用羊毛或牛毛编织的染有三色或五色的辫条,随着各种强劲有力的高难度动作,裙条飘起,刚中现柔,潇洒自如。表演者很讲究单腿旋转和各类蹦子、串身翻等动作,如女子“带鼓平转”,“猫跳翻身”、“正反转”、“高低击鼓”等,变化多端,情绪灼热。男子的技巧表演更扣人心弦,它充分表现了藏族人民纯情朴实、热情开朗、坚强的英雄气质。如表现动物形态的“兔子跳”,或“扭身跳”,或“滚毛”,或“走矮子”,表现技巧和技艺的“磨盘腿”,或“单腿挎转”,或“摇铃蹲转”,或作“躺身蹦子”;表现嬉戏与体育竞技的“摔跤角斗”,“乌龟爬沙”、“堆罗汉”、“滚壶坛”;表现气功内容的“尖刀刺腹”、“夹刀旋转”、“滚牛角尖”等动作。热巴舞风格技巧熟练精当,节奏激烈紧张,表情丰富,情绪奔放,粗矿豪迈,英武豪放,特点稳重大方,舞姿优美多变,整套节目,包括哑剧、杂技、气功等成分,形成了成套的演出程式,尤其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既能娱乐,又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

铃鼓是热巴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九种鼓点,根据鼓点节奏的不同来表演舞蹈。在表演中,男持铜铃,女执手鼓(因而热巴舞又名“铃鼓舞”),绕圈走动,翩翩起舞。铃鼓声节节奏鲜明,随着曲调和情感的变化或高或低,或急或缓。节奏徐缓,铃鼓间响,清声幽远,似深箐山溪,原野牧铃铛;节奏急促,钹鼓齐鸣,轰轰烈烈,像急流奔涌,高山雪崩。进入高潮,舞蹈动作址分强烈,男子仿佛雄鹰一般单腿跨转,腾跃飞旋,女子一手拿弓鼓槌,高举头顶,转翻身子欢舞,犹如孔雀开屏。动作变化多端,情绪灼热。女舞者极富表现力的大裙摆上下翻飞,鼓点阵阵,将整个舞场沉浸在欢快的气氛中.快乐的情绪向观众们传递,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热巴舞者飞扬、洒脱的激情。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