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藏族宗教】丰富的单纯(2)

2010-08-10 10:33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韩书力
经过多年的考察比较,我以为藏东地区玛尼石刻的历史遗存在数量与品相上都可称西藏之最,如丁青、昌都、类乌齐县境内的数处著名的玛尼拉康。方圆几
经过多年的考察比较,我以为藏东地区玛尼石刻的历史遗存在数量与品相上都可称西藏之最,如丁青、昌都、类乌齐县境内的数处著名的玛尼拉康。方圆几百米的玛尼堆层层叠叠供奉着数不胜数的形制石材各异,布局刻法各异,图像与文字相映成趣的几百年间的玛尼石堆,屹立于蓝天白雪间,好不壮观。当地人士告之,需要镌刻上千块石板的《卓玛经》亦在其中,成为令人赞叹仰止的镇康之宝。
 
说起藏东玛尼石刻,便不能绕开“四大种神”、“百类欢怒贤”。这类作品是藏东雕刻艺人乐此不疲的表现主题,也是他们对佛教艺术新的审美形象的贡献。欣赏这类作品时,我们不能不惊叹朵多们在把握人性与魔性、外貌与内心、情致与意境的谐调上的天才本领,细细想来,这种不可思议的本领,大概只能是来自一个世世代代生长于自然环境、自然经济又经常受到超自然伟力的保护与惩戒的民族的独特思维模式与审美趋向。正所谓“人们怎么生活,也就怎么思想”,也就会怎么表达。
 
丰富的单纯
所谓阿里地区玛尼石刻的“胡味”是南亚与西亚风格的代称。札达、日土、普兰一带的玛尼石刻,具有久远的纪年沉淀和明显的数种文化交汇边缘互染的情状。如许多石刻佛、菩萨的造型融有印度马拉王朝艺术风范的痕迹,造型上多取蜂腰长身,极妍尽态,富于生命律动之状。玛尼堆在藏北地区稀疏少见,要么就是一堆尚未刻画过的卵石放在一处,似乎更像是路标,要么就是大刀阔斧的速写式的玛尼石,有如羌塘牧人那般粗犷率意,地域特征极为明显。
 
至于藏西北双湖地区的加林山石画,平心而论,只有两三块是属于历史(恐怕也不会是史前)遗迹。而多数石画显然就是现当代牧人们打发长日无聊的随意为之罢了,他们以石凿石、刻石、画石,表现的或日或月或羊或牛,总之不外乎游牧生活的形象符号而已。我无意褒贬,只是觉得应该划清与玛尼石刻的界限。
 
微缩的神佛世界
 
在我收藏的千余种擦擦中,象头财神是最让我得意的一个。擦擦是一种微型的小泥佛,在西藏的艺术汪洋大海里,最不引人注目。
 
收到这个擦擦之前我是从土旦曲扎先生那里知道了有关这个擦擦的奇闻。土旦曲扎是我的一位藏族朋友,他是浪卡子一个寺庙的活佛,也是精通西藏各种传统工艺的专家。他在看到我收藏的全部擦擦时激动不已,大概因为我的行为让他感动,或许又因为是他被从未注意过而又如此壮观的微观泥塑而震惊。他不仅打破了自己的禁忌,而且还动员他寺庙的喇嘛一块帮我找擦擦,后来我就是从他那里知道了不少有关擦擦的趣闻传说。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