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当官的还没怎么责备婴宁,王生母亲却说上了:成天笑嘻嘻,早晚知道会出事儿。他母亲真可谓是得到了老子的至理名言“祸兮福所倚”的真传。说什么幸亏大人英明,不然抓你到公堂对质,把我们家的脸都丢光了。话说当初李清照再嫁,公然上公堂揭露后夫的无耻。这是面临了多大的世俗舆论压力。连余秋雨先生也不禁叹息。我是觉得好好地一位“乱世美人”(同学语)生生被折磨成了乱世老太婆!
婴宁的抗争就有些与众不同了:从此不再笑。王生母亲说笑是可以笑的,但要分场合时间。这也是世俗礼法之笑吧?而婴宁却不再笑了,就算是别人逗她笑,她也不再笑了,而她的脸上也没有忧戚的神色。不禁让人想起小龙女。婴宁是在以这一行为默默地表示对封建礼教的不妥协吧?
据说老蒲还有民族思想,多年前在哪本书看过一眼,没仔细,因为没感觉<聊斋>里有反清民族意识,楼主可否谈谈这方面
本以为婴宁不再笑了,却不料她竟反笑为哭。
一天晚上,婴宁突然对着王子服哭泣,王生觉得很奇怪。婴宁哽咽着说:
以前和你在一起相处的日子短,怕说了吓到你们。现在看见婆婆和你都十分关爱我,没有异心,我就跟你说实话吧:我是狐狸生的,母亲走的时候把我托付给鬼母(王生表哥姨父去世的妻子),相依为命十几年,颇有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应门之僮倒是有——小荣)。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之意味。鬼母一人长眠于深山中没有人同情她让她和丈夫合葬,在九泉之下常常为此伤心怨恨。我没有兄弟,只能依靠你。请注意接下来这句话,可以说是婴宁内心最深层的感受:“君倘不惜烦费,使地下人消此怨恫,庶养女者不忍溺弃”。你假如不怕麻烦不惜资费给她改葬,使地下的人消除这怨痛,也希望以后生养女儿的人不忍心溺死或遗弃。(这是蒲公作《婴宁》篇的背景思想,以后我们会专门说到。)
好可爱的婴宁!心中的酸楚,只有与丈夫婆婆相处了如此久才敢说出。可见其内心的聪慧。
王子服自然是答应了。合葬又不是什么难办的事情,何况他家又不穷。他只是怕找不到鬼母的坟墓。在婴宁的指引下,找到了坟墓,合葬成功。
半夜王生梦见鬼母前来道谢,醒后告诉婴宁。婴宁说她半夜见到鬼母,嘱咐让母亲不要吓到王子服。
这哪里是那个成天笑嘻嘻好像没心肝的婴宁?细心、温柔、体贴。
王子服倒是很有意思,为没能把鬼母留下深深遗憾。婴宁安慰他说人鬼殊途,鬼母不能久居。也不枉婴宁嫁给他,不怕鬼不怕狐,为没能对丈母娘尽孝遗憾,痴若此、孝若此,婴宁得此一夫,蒲公真真是爱婴宁之深啊!
又说到小荣也是狐,已经嫁人了。
后来,每逢寒食节,夫妇都会去扫墓。过了一年,婴宁生了一个儿子,在襁褓中,就不畏惧生人,见人就笑,真是像婴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