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江西白鹿洞书院】静心学理品儒风

2009-03-21 01:0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海内书院第一”的白鹿洞书院,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完备的书院。理学家朱熹重修书院之后,白鹿洞书院才扬名国内。朱熹不仅重修了白鹿洞书院,而且还建立了书院规章制度。

  书院是我国古代传播文化、交流学术、培养士子的地方。自唐迄清,江西设立的书院极多,居全国首位。而“海内书院第一”的白鹿洞书院,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完备的书院。

  白鹿洞书院地处五老峰山谷之中,是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这里曾是唐代李渤、李涉兄弟隐居读书之处。李渤养一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公元825年,李渤在原读书处扩建书堂,名白鹿洞。书院傍山而建,一簇楼阁庭园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中。南唐升元年间,白鹿洞正式辟为书馆,称白鹿洞学馆,亦称“庐山国学”。宋初扩为白鹿洞书院,与云南石鼓、河南睢阳、湖南岳麓并称“四大书院”。自宋至清的700年间,白鹿洞书院一直是中国宋、明理学的中心学府,陆象生、王阳明都曾在此讲学。书院殿阁巍峨,亭榭错落,师生云集,俨如学城。现院内建筑已修饰一新,有原物廊、礼圣门、思贤台、白鹿石洞等。

  南唐升元四年(940),南唐政权在李渤隐居的地方建立学馆,称“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这是一所与金陵(今南京)国子监相类似的高等学府。北宋初年,江州的乡贤明起等,在白鹿洞办起了书院,“白鹿洞书院”之名从此始,但不久即废。直到著名理学家朱熹重修书院之后,白鹿洞书院才扬名国内。朱熹不仅重修了白鹿洞书院,而且还建立了严格的书院规章制度。

 

  《白鹿洞书院教条》不但体现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思想,而且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书院办学的样式,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

  自朱熹之后,白鹿洞书院“一时文风士习之盛济济焉,彬彬焉”它与岳麓书院一样,成为宋代传习理学的重要基地。

  步入书院,仰望一下埴根于门庭外的参天古耸;抚摩一下伏卧院落山林间的厚重暖石;再凝视一下在院下潭水中嬉戏的游鱼,请他们告诉我在次经历的流年碎影如何锻造出这“天下第一书院”的巍峨。可是他们在长久的肃穆下失去了言语,无法得知答案。应该怀着虔诚之心去拜谒一下朱熹老先生的,毕竟他是书院里经久不散的精魂。

  淳熙五年,朱熹受知南康(今星子县),到任修复白鹿洞书院,设坛讲学,这便开启了他的“白鹿洞时代”。

  白鹿洞书院距离星子县和鄱阳湖十二公里,距庐山五老峰也仅咫尺之遥。从这里能清晰地看到五老峰的全貌,尤其是天气尚佳时,白云一片,天空湛蓝,更觉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所言不虚。

  一千多年来的人事变化之大前所未有,然而五老峰就像一幅永不褪色的水墨画一般保持着当年的气质,浓墨淡彩间,山石草木的味道随风袭来。我不知道当年朱熹到此时是否也有这番感受,但我想庐山的幽远清净一定曾令他流连不已。

  如今的白鹿洞书院已经没有了前辈学人留下的精神足迹,作为中国文化中“宋明理学的发展趋势”(胡适《庐山游记》)的见证,也似乎难以承载。现在书院中最古老的建筑是棂星门,为明代遗物,而朱熹在此讲学时的文物几乎不存,惟有先贤院中有两株丹桂,传为朱熹手植。作为一个旅游景点,白鹿洞书院也没有庐山的牯岭或三叠泉那样远负“盛名”。许多游客来到此地后,或许还会有些失望,因这里只有些古老的房子,和一些可看不看的石碑。然而纵使现在的白鹿洞书院与其原始的精神气质还相距甚远,但依然留存有深厚的底蕴和余味,从历代名人所题的匾额与楹联中就可见一斑。

  白鹿洞书院,在儒家理学思想的指导下,凭借庐山这块风水宝地,并依靠历代文人学者和热心教育者们的精心耕耘,获得了一种精深文博的厚实,区别于庙堂式的州、府 、县学,令人向往、探索和追求,这正是它一千余年来生命力的所在,精魂所在,魅力所在的缘由。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鬼娃娃)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