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浙江鹿门书院】规叔东莱曾讲学,到今弦诵继家声

2009-04-24 15:5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南宋淳熙(1174—1189年)初,吕规叔在鹿门创建书院,故名鹿门书院。鹿门书院以科举教育闻名,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每当国难之际,鹿门书院都有学子挺

鹿门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野味。有史书记载:“贵门山古称鹿门山,其时古木参天,野草丛生,时时得闻鹿鸣之声。南宋淳熙(1174—1189年)初,吕规叔于此创建书院,故名鹿门书院。”当时鹿门还是荒僻之地,风景固然美妙,生活条件比金华差多了。吕规叔到鹿门不是安享晚年来了,而是想用另一种方法拯救国家,那就是教育。

几座屋宇,青砖石墙。鹿门书院安安静静地坐落在贵门的山坳里。

通往金华的古道,就从书院楼下的两个拱洞穿过,迤逦伸向莽莽远山。虽然南北两门分别刻着“云归”和“隔尘”几个大字,但八百多年来,这座偏僻的四合院并未隔断尘嚣,反而吐纳了诡谲的政治风云和历史片段——南宋,这惊心动魄的一页。

南宋是个让人痛心的朝代,一潭政治死水边,奇迹般地繁茂着文学的花香和理性的绿阴。可惜这些都难撑起将倾之大厦,倒是一些铁骨铮铮的人物构成了国家栋梁,在危难之际放射出人性的光芒。

南宋初年,金国骑兵急促的马蹄声越来越近,圆月弯刀的冰凉感觉又掠了过来。朝廷内部仍在继续战与和的争论,宋高宗是主和派的头领,金兵早就给他上过生动的军事观摩课——他的父亲徽宗、兄长钦宗还有妻子姐妹被悉数掳到金国,教训惨痛啊!宋高宗思前想后,一旦战败,很可能步入后尘去和家人叙旧;战胜也不妙,皇椅还没坐热呢,如果父兄回来,一把椅子怎么容得下三人?总不能抓阄吧!

大臣们还是很有政治眼光的,许多人倒向曲线救国一边。然大乱之世,必有大勇之人。鹿门书院的缔造者、监察御史吕规叔负责的是纪检工作,照理与打仗搭不上边,可他偏偏要和皇帝唱对台戏,与担任副相的伯父吕本中加盟主战派行列。不久,两人一起坐了冷板凳。

在官场上,吕氏家族向来以骨头的硬度闻名。吕规叔的祖父吕好问在靖康元年任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曾穿上盔甲与金兵对阵厮杀。后来,金兵扶持张邦昌做傀儡皇帝,吕好问拼死上谏,说服了天良未泯的张邦昌退位,使伪政权存活三十三天就倒台了。

也许是因为吕氏家族的人总是肠子太直、胆汁太多,吕规叔也做不到老子哲学那样“和其光,同其尘”,和大家打成一片。没办法,那一套俺学不了,还是回家吧!因为妻子是长乐人,吕规叔便把家从金华迁到鹿门。

鹿门书院八百年的历史从此翻开了。

鹿门书院,是南宋历史的耻辱,却是书院文化的荣幸。吕规叔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大理学家,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人生魅力与当时朝廷忍辱偷生、同流合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如挂在鹿门书院里的楹联——“北府衣冠祖族,南渡文献名家。”为此,他的好友朱熹曾作诗称赞:“人道公心似明月,我道明月不如公。明月照夜不照昼,公心昼夜一般同。”鹿门书院后,它所传播的文化内容和学子自身存在的士人风格,给处于昌盛时期的中国书院文化及理学精神增添了殷实的内容,为其在文化史上添加了灿烂的几行文字。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