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浙江南浔古镇】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2)

2009-07-21 15:0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水瓶座
寻常巷陌,最适合怀旧。枕河人家的屋子没有徽商那些森然的马头墙,小木窗、小木门,白灰墙,八仙桌,窗台上精致的瓷花盆里种的几乎都是兰花,拾掇

寻常巷陌,最适合怀旧。枕河人家的屋子没有徽商那些森然的马头墙,小木窗、小木门,白灰墙,八仙桌,窗台上精致的瓷花盆里种的几乎都是兰花,拾掇得干干净净,透着浓浓的书卷气。老街上的石板路有些湿滑,水洼里有老宅如镜像般的倒影,“咿呀”传来的是渔舟的摇橹声。

南浔名胜古迹众多,与自然风光和谐融化,既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灵气,又洋溢着江南水乡古镇诗画一般的神韵。

“百间楼”。这在江南是真正意义上临水而居的明代民居群落。400多米长的青石板路,讲述着“百间楼”的演义。

百间楼是江南一带极为罕见的沿河民居群落。在慵懒光线的黄昏,看着温和的光线将木栅栏的影子拖得老长,乌瓦粉墙也渐渐有了暖意,轻巧通透的卷洞门组成的骑式长街里传来了自行车清脆的铃声,下班的人们在沿河的长廊里赶路,各家的煤饼炉子摆到了河埠头上,主妇们一边收着衣裳,一边张罗着锅里的菜。无论是三叠式的烽火墙,还是拱形的过街卷洞门、水柱廊檐,或是老百姓忙碌的身影,都在静得像一张玻璃纸般的河面留下了完美的倒影。一河两岸,隔岸观景,相看两不厌。

古镇南浔有旧时富商刘镛的私家园林——小莲庄。年代虽及不得周庄沈厅,但以小莲庄之“大园绕水、汪洋数顷”及嘉业堂藏书楼之气派,可看出两家主人的情趣爱好大相径庭。刘氏把钱用于藏书,重视文化建设,铸下了全国私人藏书之最。小莲庄比较有特色的是园子西边由数十棵古香樟树组成的古树长廊。外园有10亩荷花池和放生池,池边有逶迤的中式长廊和尖顶的西式小姐绣楼。绣楼筑在柳暗花明中,闺房里全是古色古香的摆设,当年刘家小姐在此抚琴赋诗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南浔人质朴善良,具有豁然聪慧、维和积福的性格特点,又具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人才辈出,素有“文化之邦”和“诗书之乡”之称。明代时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宋、明、清三朝,南浔籍进士41人,宋、元、明、清时期,浔籍京官56人;明、清两代全国各地州县官56人。在南浔古镇上出现了很多历史人物:民国奇人张静江;“西泠印社”发起人之一张石铭;近代著名藏书家、嘉业堂藏书楼的主人刘承干;以经营生丝发家的南浔“四象”,刘镛、张颂贤、庞云曾,顾福昌;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徐迟……至今都留下了他们的踪迹。

南浔是中国近代史上罕见的一个巨富之镇,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就曾正式宣布南浔镇升级为市。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古镇上,有着号称“四象”的江南四大首富。又有类如《红楼梦》中宁国府、荣国府那样八家公爵似的,号称“八牯牛”的大富之户,以及拥有充满了民间嘲讽意味的,号称“七十二只金黄狗”的豪门、财主。这里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萌芽发源地之一,孕育了近代史上最大的丝商群体。南浔人不但富庶,而且多到西方求学经商,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多,所以镇上宅第的宏伟规模和中西合璧的风格都是江南其他古镇所缺少的。

南浔,太湖边上的鱼米之乡,古镇中的文化重地。方圆十里,五座园林,处处庭院幽深;一镇之地,以丝绸闻名,曾经富可敌国;嘉业藏书楼,深藏文化底蕴;丝竹袅袅,演义诗画水乡;人文荟萃,巨贾云集,江南好,最忆是南浔。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