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大河之魂:先秦思想的精华(3)

2009-07-30 10:26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佚名
徐碧辉(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庄周梦蝶,昔者庄子庄周梦为蝴蝶也,栩栩然蝶也,自喻适志与而不知周,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是周之梦

徐碧辉(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庄周梦蝶,昔者庄子庄周梦为蝴蝶也,栩栩然蝶也,自喻适志与而不知周,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是周之梦为蝶也,还是蝶之梦为周也。就我不知道到底是庄周梦见自己变为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那么这样一个境界呢,他称为物化,使之为物化,就是一种物化的境界。我就把我化身为万物,天地与我变成了万物,与我齐也。那么在这个时候,就是打到了他讲的道通唯一,这样一个境界。

作为一个沉思默想不求功名的隐士型思想家,庄周基本上没参加过任何重大的历史事件,所以今天我们无法非常自信地为庄周写出一部线条清晰,先后承接的传记。但是,如何超越沉重的世俗生活,达到无忧无虑的自由境地,如何成为真人,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庄子》为我们擦亮了历史隧道上的一片天空。

徐碧辉(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有一棵大树,因为它很大,那个枝繁叶茂的,但是它拿来没什么用处,就是你拿来做水瓢,它往下沉。你拿来盖房子,它不直。它什么用都没有,所以后来呢,因为它没有用,就被那个木匠说了,它没有用了,把它砍掉,扔掉吧。可是呢,另外一棵树呢?它是那种栋梁之材,然后木匠一看说这棵树好,也把它砍下来,后来他的弟子说,有用的也被砍掉,没用的也被砍掉,那到底怎么办吗?庄子就说,那我就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他的原话叫:周将处才与不才之间。才就是那个人才,要处才与不才之间。当然就是说,具体来说,你怎么样去处于才与不才之间,有用与无用之间。这个东西我觉得它就是一个很具体的操作问题了,那就得靠自己去把握了。但是庄子提供了这样一个思路,就是叫游世。这个游呢,它不是消极的游,它是叫逍遥游。

相对于《道德经》的简洁,《庄子》以汪洋恣肆,富有文彩的文字,以及深刻的思辨色彩,传递出诗化的哲理。从后来者李白、苏东坡这些大文豪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庄子的浪漫情怀和逍遥洒脱的诗意人生。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逍遥游》

同属商丘,夏邑县是孔子祖籍所在地。《史记●孔子世家》说,其先宋人也,孔子祖籍为栗,也就是今天的商丘夏邑。因此,栗是孔子魂牵梦绕的地方。还在居鲁时,孔子就常回宋国祀先省墓,《礼记》一书记载,孔子早年观殷道,少居鲁,长居宋,从某种意识上说,没有中原文化中的殷商文化,特别是宋文化的影响,就没有孔子。宋文化对孔子的仁、礼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殷周文化的华彩乐章典奠定了孔子思想的基础,这一过程虽然隐秘而悠长,但孔子之为孔子,正是因为孔子的先祖在栗留下了一条饱含精神汁液的根,以传播礼乐。孔子以祖籍栗为中心,以三百里为半径,周游列国14年,足迹及卫、陈、曹、宋、郑、蔡、楚等诸侯国。中原大地上到处留下了孔子的印记。孔子也因为这一次的周游,从杰出走向伟大,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永远的先师。

李玉洁(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周游列国,当时他是得到了卫国卫灵公,就是现在河南省濮阳得到卫国的支持,卫国的国君就给他一些俸禄,学生给他一些,那当然就是提供供给了。所以,孔子就在河南一带活动,当然他实际上,孔子在河南活动也很艰难,好比在宋国,也差点被人围攻,人家把他认为是季孙氏的家臣阳虎,他长的像阳虎,受到围攻。在卫国跟学生走散了,说是累累如丧家之犬,在陈蔡绝粮。现在淮阳还有弦歌台,他实际上很苦。

为了追求先王的礼仪制度,考察礼乐的来源。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孔子乘着一辆马车,到了当时的东都洛阳,面见了当时在东都洛阳图书馆当馆员的老子,虽然这次会晤的细节,历史书籍上并没有留下确切的记载,但可以想见,这次见面或许是两位哲人早已心向往之的事情。他们相见恨晚,但又互不认输,都被对方的深刻渊博和滔滔雄辩所折服,却又都坚信自己的思想,更能解释宇宙、社会和人生。胸中激荡着征服对方的野心和抱负,这是一次伟大的历史会晤(画面:洛阳孔子入周问礼碑)。一次激烈的思想对峙,也是一次坦诚的对话交流,也许是天佑中华,也许是冥冥中的安排,中国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哲人相遇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碰撞,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即使放到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壮阔背景中,也是十分罕见的。

孔子回到鲁国,众弟子问他,先生拜访老子,老子是什么样的人啊?孔子感叹说,我所见到的老子啊,犹如飞翔在天的龙啊。

鸟,我知它能水;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孔子

不同的思想撞击着,诸子百家逐鹿中原,这是一个战乱频频,兵荒马乱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自由、开放和最不可思议的时代。令人惊奇的是,以老子、孔子所引领的百家争鸣,在为中华文化精神奠基的同时,苏格拉底、阿基米德、亚里斯多德、释迦牟尼这些伟大的哲人,几乎同时出现在地球上,这一时期思想的丰富,思想的高度让人叹为观止,以至于后继者无法攀越。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当时中原大地上的百家争鸣,就没有中国五彩缤纷的思想文化。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想象着先秦诸子们生活的中原厚土,一边是日趋式微的周王室,一边是群雄并起的诸侯,一边是宫殿王室权力的争夺,一边却是黄河岸边思想的交锋,这是何等壮观的景象。

(责任编辑:九鼎八簋)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