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相关视频详见:河之南
在一片麦浪之中,二里头不动声色地潜伏着,像一条酣睡的巨龙,一旦醒来必将震惊世界。40年里,参与河南偃师二里头的考古工作者,始终执著于这一信念。这一件青铜器皿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它叫爵,出土地就是二里头,是中国出土最早的青铜器皿。冷静的身躯,沉稳的造型,人们尊称它为青铜礼器,将它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甚至为中华文明源头的象征。
一直以来,史学界坚持中国传统文化中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母源与主体,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国文化的中原意识也经这一核心观念衍生。但是,中国是否有过夏王朝,也一直是困惑史学界的一个谜,这个谜底随着爵的问世,终于在河南偃师二里头被揭开了。二里头位于洛阳偃师境内,考古发掘和研究情况表明,这里是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中国最大的聚落区。它拥有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城市道路网,最早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青铜冶铸作坊,甚至还发现了带有刻划符号的陶器。据此,专家推断,夏王朝的确存在,而且应该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左右,并且确认,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人们将夏代看作是中国都城规划布局的滥觞时期,更将二里头遗址誉为中国第一王都,而青铜器的出现,则拉开了中国夏商周青铜时代的序幕。炎炎烈日,知了鼓噪,庄稼枯黄,大地龟裂,夏代末期,夏王桀的统治就想这暴日一样残酷,这最终给了商族首领成汤一个机会,成汤率军攻杀了残暴的夏桀,建立了商王朝。
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汤誓》
这个土坡位于河南郑州老城区的东部,面对日益现代的郑州城,稀疏的树木遮不住它的寂寞。很多年里,走在这土坡之上的人们并不知道,这土坡,曾是护卫三重城垣的城墙,在它怀抱里,曾经是一座拥有宫城、内城和郭城的大都市。一个建筑史上的奇迹,外城是中小贵族和平民的生活区,内城位于外城的北部,占地300万平方米,城内有大型宫殿遗址、宫殿宗庙建筑群,占地达到90万平方米,城郭联合,宫庙并重。这种内城外郭的建筑制度,郑州商城的布局开了以后各个王朝宫城建筑的先河。最激动人心的还在后面,1974年,在张寨窑藏坑中,人们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大方鼎---乳钉文方鼎,毋庸置疑,国之重器鼎的出现,这是关于商都之说分量最重的依据。
郝本性(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州商城这个地方,我们过去管它叫二里岗文化了,它这个地方出的大墓,像国王这几个墓,虽然没有发现,但是它这个中小型的贵族墓还是出了不少,特别是有三个在城墙之外的,一个窖藏坑出土的青铜器就有28件,值得一提的就是这里面有八件大方鼎。它这个鼎都是双数出现,或是两个或是四个,这是商代早期的一个特点,就是偶数,那么这种方鼎在全国来说,也不过就十几个,那么郑州居然出了八个,这证明郑州商城不是一般的城,它应当是一个王都,就是后代说的首都。王公贵族在青铜大鼎祭上各种牺牲,青烟缭绕,鼎上的饕餮、夔龙呼之欲出,传递着王权的威严与神秘。爵和觚盛着满满的酒,酒酣尽兴之际,鼓、管、钟、馨声起,万舞热烈奔放,豪门华庭之外,则是手工作坊里劳作的身影和嘈杂的市井骚音。郑州这个3600年前的古都,在悠悠岁月里,一直是一个模糊而遥远的背影,直到今天,这个背影才跃过几千年的历史空白,其轮廓从深沉的土墙和庄重的青铜中渐渐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