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相关视频详见:河之南
一场雨水不期而至,舞阳贾湖的夏天愈加美丽。1986年6月,舞阳县贾湖同样一个美丽的季节,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8000年前的骨笛出土了,在随后的测音实验中,专家们选用其中的一支骨笛吹奏我国传统名曲,悠扬的旋律,清亮的笛音,让我们和远古祖先们的心瞬间接通了。贾湖的这批骨笛,采用猛禽的腿骨或翅骨制作而成,形状固定,多为七孔。更令人惊异的是,靠近第七孔的地方还穿有一个小圆孔。测定结果表明,这些小孔都是有目的地用来调整音高的。可见,8000年前的骨笛制造者不但心中有数,而且匠心独具。沿着音乐的河流,我们寻找诗歌的故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诗经》的开篇之词,属于《诗经》十五国风中的周南。西周初期,周公旦住东都洛邑,即今天的洛阳,统治东方诸侯。周南即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古代诗集,收录了305篇诗歌,其中国风160篇,有95篇出自中原一带。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诗经·卫风·氓》
氓或许是一个英俊小伙,借着卖丝的机会来诱惑卫女。明知道子无良媒,卫女却还是心生好感,忍不住将氓送过淇水,淇水是多情的,淇水边的卫女也透明而多情。《卫风·氓》的故事发生地淇水,位于河南鹤壁,春秋时期为卫国所在地。在《诗经》中,写到河流最多的除了黄河之外就是淇河。公元220年,悠悠洛水,神情忧伤的曹植或许是思念曹丕妃子甑后,或许是寄托君臣之道,或许是祭奠流逝的感动,曹植洋洋洒洒地写下了《洛神赋》这篇旷世奇文。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青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曹植《洛神赋》
赋是在汉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成于洛阳才子贾谊之手,鼎盛于司马相如。就洛神而言,首次现身于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至东汉张衡、蔡邕的笔下,洛神渐渐丰满。而至曹植之时,一个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成为永恒。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七步之中急就的诗句,撼动的不仅仅是一个帝王心头的波澜。河南通许县至今还有七步村,纪念这位身世坎坷的才子。“步登北邙坂,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一百多年的帝都,瞬间化为灰烬,曹植的感伤,显然不独属他一人。生逢东汉末年这样的乱世,诗与歌同生命个体的悲欢密切关联,对此感受最为深切的还要蔡琰。蔡琰,字文姬,开封陈留人,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蔡邕的爱女。当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之后,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蔡文姬被掳到南匈奴。
王子初(中国艺术研究院音研所):东汉末年,乱世的中间,蔡文姬沦落到北方嫁给左贤王,后来到曹操掌权时候,因为蔡邕写了《后汉书》没有写完,曹操也知道,也很佩服蔡邕和蔡文姬父女俩的才艺,所以花了重金从北方少数民族把蔡文姬给赎回来。赎回来的时候,蔡文姬已经有了两个孩子。